[实用新型]多功能抗震救生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40791.1 | 申请日: | 2019-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4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卫 |
| 主分类号: | A62B31/00 | 分类号: | A62B31/00;A47B8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15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抗震 救生 | ||
一种多功能抗震救生箱。桌板、前后左右四个翻板和底座共同构成矩形箱体结构。横向的前后传动轴和纵向转轴分别通过轴承座连接在底座上,四根摇杆的下端头分别与前后传动轴上的四个轴颈连接,四根摇杆的上端头通过半轴分别连接在前后翻板左右端面的中间位置。转轴前后轴头上的两个主动齿轮分别与前后传动轴右端轴头上的两个从动齿轮啮合,操作杆垂直连接在转轴上。将左右翻板向上翻起,再通过操作杆、转轴、传动轴、齿轮和摇杆驱动前后翻板向内收拢当时,即可作为桌子使用。当操作杆驱使前后翻板转动至垂直位置时,左右翻板将自动下落并配合前后传动轴锁定前后翻板,同时左右翻板即可被设置在前后翻板和底座上的锁扣锁定并因此变成抗震救生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震救生箱,尤其是能在桌子与救生箱之间进行快捷转变的多功能抗震救生箱。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抗震救生箱其体积较大,由于抗震救生箱的使用率极低,因此在房间里设置专用的抗震救生箱就会浪费室内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抗震救生箱会浪费室内空间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抗震救生箱,该多功能抗震救生箱既能作为抗震救生箱使用又能作为普通的桌子使用,因此可以更好的利用室内的有限空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桌面板、宽翻板、长铰链、窄翻板、短铰链、传动轴、底座、支承板、摇杆、操作杆、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转轴、轴承座、出入口、推拉门、锁扣、限位块和透气孔。
桌面板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结构,前后宽翻板和左右窄翻板均纵向设置在桌面板的下方,所述的宽翻板和窄翻板均为矩形板结构。前后宽翻板和左右窄翻板的上横边分别通过长铰链和短铰链与桌面板的前后左右四个边沿连接。底座为矩形板结构,底座设置在前后宽翻板和左右窄翻板的下方并与桌面板、前后宽翻板和左右窄翻板共同构成矩形箱体结构。所述的宽翻板与窄翻板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窄翻板的宽度等于前宽翻板与后宽翻板之间的间距。两个支承板分别设置在底座的左右两端并位于左右窄翻板的外侧,在左右支承板内侧面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左右限位块,在左右支承板的前后端头均开设有轴孔。前后两根传动轴平行设置并分别位于前后宽翻板的外侧,前传动轴上的左右内端轴颈分别与左右支承板上的前轴孔连接,后传动轴上的左右内端轴颈分别与左右支承板上的后轴孔连接。前后左右四根摇杆的下端头分别连接在前后传动轴的左右外端轴颈上,左右前摇杆的上端头通过两个半轴分别连接在前宽翻板左右端面的中间位置,左右后摇杆的上端头通过两个半轴分别连接在后宽翻板左右端面的中间位置。两个从动齿轮分别连接在前后传动轴的右端轴头上,转轴通过轴承座与底座上的右支承板连接,操作杆垂直连接在转轴上,设置在转轴前后轴头上的两个主动齿轮分别与前后传动轴上的前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为伞齿轮结构。在右窄翻板上开设有出入口,在出入口上设置有推拉门,在推拉门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在前后宽翻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分别锁定左右窄翻板的前后锁扣。
作为桌子使用时,将左右窄翻板绕短铰链翻转并重叠在桌面板的下端面上,再向上转动操作杆,操作杆即可通过转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传动轴和摇杆同时驱动前后宽翻板均绕长铰链向内翻转。当操作杆转动至垂直位置时,前后宽翻板的下横边即可被限位块定位,同时四根摇杆将支撑住前后宽翻板和桌面板。
作为抗震箱使用时,将操作杆转动至水平位置,操作杆即可通过转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传动轴和摇杆同时驱动前后宽翻板均绕长铰链向外翻转至垂直位置,同时左右窄翻板将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绕短铰链向下翻转。当左右窄翻板翻转至垂直位置时,左右窄翻板即可配合前后传动轴分别锁定前后宽翻板,同时底座上的左右支承板将配合前后宽翻板上的各个锁扣分别锁定左右窄翻板。当人体通过右窄翻板上的出入口进入抗震箱中后即可通过推拉门关闭出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既能作为抗震救生箱使用又能作为普通的桌子使用,因此可以更好的利用室内的有限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卫,未经张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407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阀及液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具用高效循环冷却水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