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耕田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34927.8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8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彭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宇良 |
主分类号: | A01B51/02 | 分类号: | A01B5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耕田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耕田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耕田机,包括发动机、折腰连接轴、后驱变速箱和支撑台,所述发动机的一端固定有连体变速箱,所述连体变速箱的侧面固定有前驱动轮;所述体变速箱的内部链接有折腰连接轴,所述折腰连接轴上连接有纵向连接轴,所述折腰连接轴的另一端安装在后驱变速箱的内部;所述座椅安装在支撑台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台的侧面固定有挡泥板,所述后驱变速箱的侧面设置有后驱控速轮,所述后驱控速轮和前驱动轮之间设置有万向动轴,所述万向动轴安装在折腰连接轴;将车轮变为前驱动轮比原车式接地面积增加数倍,因此压强减小了,后驱控速轮不耕作轮子直径大小长度与前驱动轮相同也是为了减轻压强,减少装置功率损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耕田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耕田机。
背景技术
目前耕田机领域各种机型及原理众多。主要是各种地域地质地形不一至所以各种机型都是根据其特性而设计,功能挟窄,而且丘陵山区中小型机人性化很低。
传统机器如果没足够的重量丶高度就无法耕作。几乎是靠增加重量和功率实理牵引力,靠高度(轮子直径)来适应深泥作业。
现在耕田机有这样的缺点:
1.自身过重导致压力过大,进而使装置功率损耗大;
2.不能进行爬坡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耕田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身过重导致压力过大,进而使装置功率损耗大,且不能进行爬坡工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耕田机,包括发动机、折腰连接轴、后驱变速箱和支撑台,所述发动机的一端固定有连体变速箱,所述连体变速箱的侧面固定有前驱动轮;
所述体变速箱的内部链接有折腰连接轴,所述折腰连接轴上连接有纵向连接轴,所述折腰连接轴的另一端安装在后驱变速箱的内部;
所述连体变速箱和后驱变速箱之间固定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安装有方向机,所述方向机的侧面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安装在支撑台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台的侧面固定有挡泥板,所述后驱变速箱的侧面设置有后驱控速轮,所述后驱控速轮和前驱动轮之间设置有万向动轴,所述万向动轴安装在折腰连接轴。
优选的,所述连体变速箱的两侧对称连接有前驱动轮,所述前驱动轮设置有两组。
优选的,所述折腰连接轴和纵向连接轴之间为啮合连接,所述折腰连接轴和万向动轴之间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与连体变速箱和后驱变速箱之间为一体结构,所述支撑台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挡泥板。
优选的,所述后驱控速轮和前驱动轮大小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车轮变为前驱动轮比原车式接地面积增加数倍,因此压强减小了,后驱控速轮不耕作轮子直径大小长度与前驱动轮相同也是为了减轻压强,减少装置功率损耗。
2.本实用新型,装置行驶的过程中,它有三个档位速度,在正常旋耕工作时选择最低档位速度,与前驱动轮是一比三的速度使旋耕轮达到摩擦旋耕作用,如果遇到深脚田前后轮挂同步档位不产生摩擦,前拉,后推压强较小趴行功能又强,几乎没有过不去的地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连体变速箱和前驱动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宇良,未经彭宇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349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瓦楞纸板模切机的排废装置
- 下一篇:一种设有异常检测装置的冲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