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燃烧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32358.3 | 申请日: | 2019-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1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沃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46;C01B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康秀敏;刘亚竹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燃烧机,包括燃烧室、原料液室、隔热层,所述原料液室套设在燃烧室的外部,所述隔热层套设在原料液室的外部,所述燃烧室上设置燃烧出口管,所述原料液室外部设置有与燃烧出口管同轴的防护套管,所述燃烧出口管贯穿原料液室,所述防护套管套设在燃烧出口管的外部,且防护套管与燃烧出口管一同贯穿隔热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燃烧机,通过设置防护套管与燃烧出口管配合,避免了温度较高的燃烧出口管直接贯穿隔热层,导致相应的装配结构、隔热层长期局部受热、老化、损坏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燃烧机。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要素。能源是自然的资源,它来自于太阳的辐射。煤、石油、天然气是远古时代存储于生物中的太阳能,它们主要是碳氢化合物。水和空气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可产生巨大的势能和动能,把这种势能和动能变为电力就可成为一切机器的动力。水力和风力可直接转化为电力,这种转化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物。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放出巨大的热量,从而产生动力;然而燃烧过程却产生大量环境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黑颗粒物等,这些环境污染物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危害人们的健康;而且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随着能源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能源将要枯竭。因此,在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寻找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对于新能源而言,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在各种新能源的研究中,氢能以氢气完全清洁的燃烧方式以及可以再生的优势成为研究者的首选。但目前,由于氢能源的发展由于制造氢气的价格昂贵而受到制约,而使得现有技术中的燃烧系统仍采用传统能源进行燃烧,不仅热值、放热效率较低,而且容易污染环境。
在现有技术中,常规应用于工业的燃烧炉,主要包括燃烧炉主体,主体内部形成燃烧室,主体外部设置隔热层,燃烧室上设置尾气出口管,尾气出口管贯穿隔热层,将尾气从燃烧室导出;但现有技术中的这一结构,一方面增大了尾气出口管从燃烧室向外延伸过程中的焊接、装配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尾气出口管中的温度较高,会使得尾气出口管外部的装配结构长期受热,往往容易出现相应材质的过热老化,使得其装配结构的机械性能、装配效果变差,严重时甚至出现结构破损、装配失效等情况,不利于提高燃烧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新能源燃烧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燃烧机的尾气出口处存在的长期受热易老化破损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能源燃烧机,包括燃烧室、原料液室、隔热层,所述原料液室套设在燃烧室的外部,所述隔热层套设在原料液室的外部,所述燃烧室上设置燃烧出口管,所述原料液室外部设置有与燃烧出口管同轴的防护套管,所述燃烧出口管贯穿原料液室,所述防护套管套设在燃烧出口管的外部,且防护套管与燃烧出口管一同贯穿隔热层。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出口管的一端与燃烧室连通,所述燃烧出口管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原料液室、隔热层,并延伸至燃烧机外部;所述防护套管的一端与原料液室连通,所述防护套管的另一端贯穿隔热层,并延伸至燃烧机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套管与燃烧出口管之间至少填充有液态原料液和/或原料液蒸汽。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套管与燃烧出口管之间为同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套管在远离原料液室的端部设置密封板,所述燃烧出口管与密封板配合并贯穿密封板。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为平板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室中设置燃烧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沃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沃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323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