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曲轴箱通风管快插接头装配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26343.6 | 申请日: | 2019-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49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孙成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杰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5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 通风管 接头 装配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曲轴箱通风管快插接头装配总成,包括框架总成,设置在框架总成上的工作台及显示器,以及具有触摸屏的控制器;工作台上设置有多工位转盘,以及对应转盘依次设置的公端密封圈装配模组、隔离环装配模组、母端密封圈装配模组、CCD检测模组、安全环装配模组、泄漏测试模组、锁簧装配模组、拉拔测试模组及下料模组。该实用新型可以一体化在线完成快插接头的组装、调整及检测,有效实现了快插接头的高效自动化组装,在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满足了高装配品质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曲轴箱通风管快插接头装配总成。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的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或多或少会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内而造成窜气。窜气的成分为未燃的燃油气、水蒸气和废气等,这会稀释机油,降低机油的使用性能,加速机油的氧化、变质。水气凝结在机油中会形成油泥,阻塞油路;废气中的酸性气体混入润滑系统会导致发动机零件的腐蚀和加速磨损;窜气还会使曲轴箱的压力过高而破坏曲轴箱的密封,使机油渗漏流失。
为防止曲轴箱压力过高,延长机油使用期限,减少零件磨损和腐蚀,防止发动机漏油,必须实行曲轴箱通风。此外,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和提高经济性,在汽车发动机设计过程中也必须进行曲轴箱通风系统设计。新的国六排放标准规定,曲轴箱窜气不可排入大气以免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必须将油气分离系统分离后的气体导入发动机进气系统并参与燃烧,因此需要用到连通曲轴箱与气缸进气系统的曲轴箱通风管。
中国专利201711020241.2涉及一种导电式曲轴箱通风管,其包括:满足SAE J2044泄漏测试标准的尼龙材质密封管及设置在密封管两端的快插接头,快插接头通过插入公端与密封管连接并通过插入母端与气缸进气管路连接;密封管的外侧设置有导线;两端快插接头均设置有位于插孔内壁的微动开关,以及连接微动开关并设置在接线槽内的电路板,两根导线的两端均连接至对应端的电路板形成导通回路;其中一端的电路板还连接有外置的电气插头以用于连接汽车主控ECU以输出通断信号。
其中,中国专利201820577424.8涉及一种曲轴箱通风管快装接头,其结构如图1及2所示,包括连通至插入母端内壁的行程开关20,以及连接行程开关20并设置在接线槽13内的电路板19,通风管的两根导线的两端均连接至对应端的电路板19,并通过油气分离系统的出气管路及气缸的进气管路插入对应端插入母端时触发行程开关20形成导通回路;其中一端的电路板19还连接有外置的电气插头以用于连接汽车主控ECU以输出通断信号。其中,快插接头10用于插入密封管两端的插入公端12径向外侧设置有密封倒齿实现与密封管的密闭连接;快插接头10的插入母端设置有母端卡环11,对应母端卡环11设置有安全环17及锁簧18;参考图3及4,锁簧18具有沿轴向设置有防脱脚181和压脚182,锁紧前防脱脚181与压脚182处于非平行状态(图5所示),受压锁紧时防脱脚181与压脚182处于平行状态(图6所示);压脚182的内侧具有对应止挡环22的压块183 以及卡槽184,锁紧后卡槽184与母端卡环11的卡块卡紧配合;快插接头 10的插孔内壁设置有对应行程开关20的具有缺口的隔离环14,以及设置在隔离环14两侧的公端密封圈15及母端密封圈16以分别隔离插入公端 12及插入母端的气体并在油气分离系统的出气管路及气缸的进气管路21 插入插孔时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且油气分离系统的出气管路及气缸的进气管路21的径向外侧均设置有止挡环22以配合安全环17及锁簧18进行锁紧以避免油气分离系统的出气管路及气缸的进气管路21从快插接头10 脱离。
针对上述图1及2所示结构的快插接头,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市面上目前均为人工预组装并配合对应设备压合等实现多道工序的组装,尚无自动化装配设备用于快插接头的在线组装与检测,因而现有的人工预组装方案具有如下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杰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杰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263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