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热锅炉发电耦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26029.8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8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坚;汪全宽;臧全忠;纪烈勇;姚旦;金苏清;高燕飞;张俊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盛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7D19/00;F22B1/18;F22B37/26;F01K27/00;F01K11/02;F01K13/00;F01D1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2 | 代理人: | 黄宇 |
地址: | 200065 上海市普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锅炉 发电 耦合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锅炉发电耦合系统,按系统的运作流程依次为烧结机、冷却机、余热锅炉、烟筒、蒸发母管、汽水分离器、高效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冷却塔和回流储水箱,烧结机通过输气管分别与冷却机和余热锅炉相连接,余热锅炉通过输气管与烟筒相连接且通过输水管与蒸发母管相连接,蒸发母管与汽水分离器相连接,汽水分离器与高效汽轮机相连接,发电机安装在高效汽轮机的动力输出端上且通过管道与凝汽器相连接,凝汽器与冷却塔相连接且通过输水管与回流储水箱相连接,回流储水箱与余热锅炉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对余热锅炉发电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有对用于发电的水进行循环使用的步骤,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余热锅炉发电耦合系统。
背景技术
余热发电是利用生产过程中多余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余热发电不仅节能,还有利于环境保护。余热发电的重要设备是余热锅炉。它利用废气、废液等工质中的热或可燃质作热源,生产蒸汽用于发电。由于工质温度不高,故锅炉体积大,耗用金属多。用于发电的余热主要有:高温烟气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废气、废液余热,低温余热(低于200℃)等。此外,还有用多余压差发电的;例如,高炉煤气在炉顶压力较高,可先经膨胀汽轮发电机继发电后再送煤气用户使用,而通过锅炉余热进行发电的方式为常见的余热发电的方式。
然而,现有的余热锅炉发电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锅炉余热发电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较大的水资源浪费,现有的水资源回收的效果不佳;(2)当需要对锅炉内的水进行快速加热的过程中,需要将进水阀的水关闭并对锅炉内的水进行单独加热,加热完成后再放入水,影响了工作效率。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锅炉发电耦合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锅炉发电耦合系统,按系统的运作流程依次为烧结机、冷却机、余热锅炉、烟筒、蒸发母管、汽水分离器、高效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冷却塔和回流储水箱,所述烧结机通过输气管分别与冷却机和余热锅炉相连接,所述余热锅炉通过输气管与烟筒相连接且通过输水管与蒸发母管相连接,所述蒸发母管与汽水分离器相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与高效汽轮机相连接,所述发电机安装在高效汽轮机的动力输出端上且通过管道与凝汽器相连接,所述凝汽器与冷却塔相连接且通过输水管与回流储水箱相连接,所述回流储水箱与余热锅炉相连接;
所述余热锅炉的内部设置有温度隔板,所述温度隔板将余热锅炉分为两个部分且分别为入水仓和加热仓,所述入水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入水管和第二入水管,所述第二入水管与回流储水箱相连接,所述加热仓内安装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呈蛇形结构,所述加热管一端与输气管相连接且另一端与烟筒相连接,所述加热仓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温度隔板内部开设有真空腔道,且所述真空腔道内部填充有隔热垫,所述温度隔板的下端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安装有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隔热垫采用玻璃纤维材料且内部呈蜂窝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余热锅炉发电耦合系统各部件之间均安装有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蒸发母管与汽水分离器之间、凝汽器与回流储水箱之间、回流储水箱与余热锅炉之间均安装有增压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方案对余热锅炉发电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有对用于发电的水进行循环使用的步骤,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对余热锅炉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余热锅炉分为两个部分可以将进水区域和加热区域分开,一方面不会影响到加热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对进水和循环水进行即时储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盛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盛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260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潮耐高温型电子蜂鸣器
- 下一篇:一种电力系统线路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