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鼻喉科用滴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25413.6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92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阮冠鑫;熊欣潞;梁友情 | 申请(专利权)人: | 阮冠鑫;熊欣潞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F11/00;B65D25/02;B65D25/10;B65D2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任娜娜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鼻喉科 用滴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鼻喉科用滴药装置,涉及医药器械技术领域,该耳鼻喉科用滴药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的外壁开设有螺纹槽,且外壳的顶部通过螺纹槽旋合连接有顶盖,所述外壳的内部下方固定有隔板,且隔板将外壳的内部分割,以形成上下分布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其中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两侧均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弹簧,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弹簧、夹板以及夹槽的设置,实现装置能够对不同规格的滴药器进行卡夹,有效的增加了装置的适用范围,大大地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活动板、第二弹簧、推杆和推板的设置,实现棉棒的有序存取,避免棉棒杂乱而导致通孔堵塞,以便于棉棒的快速取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鼻喉科用滴药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在耳鼻喉科临床中给药方式主要为“滴”和“喷”两种方式,如滴耳液、滴鼻液、鼻喷剂,经口腔给药治疗咽喉疾病,也可采用“滴”和“喷”等多种给药方式。
在专利号为201721340678.X的中国专利中,提到了一种耳鼻喉科用滴药装置,通过第二腔体能够放置和取出棉棒,从而能够方便滴药器与棉棒一起进行携带,进而能防止在滴药后找不到棉棒的情况,通过卡嵌凸起与J形卡槽进行连接,并通过弹簧配合能够使滴药器与筒体进行方便的安装和拆卸,但是该装置不能对不同规格的滴药器进行装夹,导致装置适用范围受到限制,实用性低,另外,该装置虽然能够存取棉棒,但是棉棒不能有序存取,容易导致棉棒杂乱堵塞,造成棉棒难以取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鼻喉科用滴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对不同规格的滴药器进行装夹,另外棉棒不能有序存取,容易导致棉棒杂乱堵塞,难以取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科用滴药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的外壁开设有螺纹槽,且外壳的顶部通过螺纹槽旋合连接有顶盖,所述外壳的内部下方固定有隔板,且隔板将外壳的内部分割,以形成上下分布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其中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两侧均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弹簧,且四个第一弹簧相对于第一空腔内壁的一端均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夹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夹槽,两个所述夹板之间通过夹槽卡夹有滴药器,且滴药器的底部与隔板的顶部相接触,所述第二空腔的顶部一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插接有封盖,所述封盖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弹性卡片,且弹性卡片相对于封盖的一侧与通孔的内壁相抵触。
优选的,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活动板,且活动板的底部与第二空腔的内部底部之间对称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空腔内壁相对于通孔的一侧开设有与通孔位置相对应的腔槽,所述外壳的一侧插接有贯穿腔槽并延伸至第二空腔内部的推杆,且推杆位于第二空腔内部的一端安装有推板,所述推杆位于腔槽内部的一段外壁套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一侧与腔槽内壁之间对称连接有两个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封盖的一端相对的角均以圆弧倒角过渡,形成表壁圆滑的弧部。
优选的,两个所述夹板与第一空腔内壁两侧之间还对称安装有两个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均由内杆和外杆组成,且两个内杆和外杆的端部分别与夹板和第一空腔表壁相连接,四个所述第一弹簧分别套设于四个伸缩杆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壁两侧还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板的两端对称安装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使得第二空腔可通过滑块和滑槽沿第二空腔的内部滑动升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弹簧、夹板以及夹槽的设置,实现装置能够对不同规格的滴药器进行卡夹,有效的增加了装置的适用范围,大大地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阮冠鑫;熊欣潞,未经阮冠鑫;熊欣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254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蜂鸣器用除尘结构
- 下一篇:一种烟气脱水及消白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