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新型电池包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24151.1 | 申请日: | 2019-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56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许乃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动一新能源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613;H01M10/6235;H01M10/6556;H01M10/6563;H05K7/20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永创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4 | 代理人: | 付帅 |
地址: | 315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效果 新型 电池 充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新型电池包充电装置,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壳体、风机、电路板和导流罩,壳体上部开设有进风口和充电接口,进风口与电池包的通风口位置相对应,充电接口用于与电池包电连接,风机和电路板固定设置在壳体内部,并且风机位于进风口下方,导流罩用于连通进风口与风机上部的吸风口,风机侧部的排风口的排风方向设置为朝向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通过风的排气产生的气流对充电装置的电路板进行散热,从而实现对电池包以及充电装置的散热,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可靠,同时将电路板位于风机的排风口的中间位置,能对电路板进行全方位散热;导流罩的设计使得风力更集中,能够更快速将电池包散热冷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新型电池包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锂电电动工具、锂电园林工具等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被充电发热量较大的问题所困扰,一方面,温度过高,充电保护装置自动切断充电电流,使得电池包充电工作无法继续进行;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充电效率,充电电流提高时,充电器本身的发热也会加大,充电器线路板上的元器件存在过温而导致烧坏的风险。
现有技术中,一般在充电装置内部设置轴流风扇,引导冷空气由外界通过电池包内部进入充电装置内部,并吹过充电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然后经过排风口排出,如此,即可实现电池包和充电装置内置电子元件同时散热、冷却,即现有技术限定的是电子元件是在轴流风扇的进风侧,虽然兼顾了对充电装置的散热,但是却影响了对电池包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特提出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新型电池包充电装置,解决了现有充电装置在给电池包充电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为电池包进行散热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现有充电装置自身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新型电池包充电装置,包括:壳体、风机、电路板和导流罩,壳体上部开设有进风口和充电接口,进风口与电池包的通风口位置相对应,充电接口用于与电池包电连接,风机和电路板固定设置在壳体内部,并且风机位于进风口下方,导流罩用于连通进风口与风机上部的吸风口,风机侧部的排风口的排风方向设置为朝向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通过风的排气产生的气流对充电装置的电路板进行散热,从而实现对电池包以及充电装置的散热,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可靠。
其中,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有用于安放电池包的放置卡槽,进风口位于放置卡槽的底部,充电接口位于放置卡槽的靠背部上;靠背部上还设有卡接结构,卡接结构用于将电池包卡接固定;上壳体和/或下壳体还设有出风口。
其中,风机和电路板通过螺丝固定在下壳体上;导流罩通过螺丝固定在上壳体上。
其中,电路板设置在排风口的中部,排风口的排风可同时吹过电路板的正面和背面。
其中,导流罩上设有上接口和下接口,上接口与进风口之间通过上密封圈进行密封,下接口与吸风口之间通过下密封圈进行密封;上接口与上密封圈都为方形,下接口与下密封圈都为圆形;通过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保证密封效果,使得导流罩能更好的使风力集中,风压更大,能够更快速高效地将电池包散热冷却。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通过风机的吸气产生的气流对电池包进行散热,通过风机的排气产生的气流对充电装置的电路板进行散热,实现对电池包以及充电装置的散热,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可靠;
同时将电路板位于风机的排风口的中间位置,排风口排出的气流在经过电路板间隔划分之后,分别掠过电路板的正面和背面,对电路板进行全方位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动一新能源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动一新能源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241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