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质阻燃型新能源电池电芯阻隔垫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21641.6 | 申请日: | 2019-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79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镇;翁成龙;王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恒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12;B32B27/30;B32B27/32;B32B27/36;B32B15/085;B32B15/14;B32B15/20;B32B5/02;B32B3/24;B32B7/12;H01M2/10;H01M2/16;H01M10/625 |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廖银洪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新能源 电池 阻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质阻燃型新能源电池电芯阻隔垫,属于电池电芯技术领域,包括隔垫主体,所述隔垫主体采用第一阻燃级聚丙烯微孔发泡板层、第一铝箔隔热层、第一抗拉纤维层、PVC防水层、第二抗拉纤维层、第二铝箔隔热层和第二阻燃级聚丙烯微孔发泡板层粘接而成,所述第一阻燃级聚丙烯微孔发泡板层顶部表面粘接有第一铝箔隔热层。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组阻燃级聚丙烯微孔发泡板层,既能提高隔垫主体刚性强度,又具有很好的压缩缓冲性能,并且阻燃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自身质量轻、价格又低廉,通过铝箔隔热层、抗拉纤维层和PVC防水层,可加强隔垫主体的隔热性能、防水性能,以及能够提高隔垫主体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隔垫主体功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电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质阻燃型新能源电池电芯阻隔垫。
背景技术
汽车动力电池电芯阻隔垫是放置在方形电芯与电芯之间,起到缓冲,隔热的作用,该种阻隔垫必须具有良好缓冲压缩性能,隔热保温性能,另外,由于其所使用的环境,需要具有阻燃性能。
目前市面上常规的电芯阻隔垫采用的是气凝胶或者硅橡胶发泡材料,气凝胶价格非常昂贵,产品利用率低,硅橡胶微发泡材料质量较重,不利于电池的轻量化,此外价格相对较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轻质阻燃型新能源电池电芯阻隔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质阻燃型新能源电池电芯阻隔垫,通过两组阻燃级聚丙烯微孔发泡板层,既能提高隔垫主体刚性强度,又具有很好的压缩缓冲性能,并且阻燃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自身质量轻、价格又低廉,通过铝箔隔热层、抗拉纤维层和PVC防水层,可加强隔垫主体的隔热性能、防水性能,以及能够提高隔垫主体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隔垫主体功能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轻质阻燃型新能源电池电芯阻隔垫,包括隔垫主体,所述隔垫主体采用第一阻燃级聚丙烯微孔发泡板层、第一铝箔隔热层、第一抗拉纤维层、PVC防水层、第二抗拉纤维层、第二铝箔隔热层和第二阻燃级聚丙烯微孔发泡板层粘接而成,所述第一阻燃级聚丙烯微孔发泡板层顶部表面粘接有第一铝箔隔热层,所述第一铝箔隔热层顶部表面粘接有第一抗拉纤维层,所述第一抗拉纤维层顶部表面粘接有PVC防水层,所述PVC防水层顶部表面粘接有第二抗拉纤维层,所述第二抗拉纤维层顶部表面粘接有第二铝箔隔热层,所述第二铝箔隔热层顶部表面粘接有第二阻燃级聚丙烯微孔发泡板层。
可选的,所述隔垫主体顶部表面粘接有第二PET耐磨膜。
可选的,所述隔垫主体底部表面粘接有第一PET耐磨膜。
可选的,所述隔垫主体采用的粘接材料为酚醛树脂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首先采用聚丙烯原料粒子与阻燃母粒通过挤出成型工艺制得,然后通过超临界CO2模压发泡过程得到的第一阻燃级聚丙烯微孔发泡板层和第二阻燃级聚丙烯微孔发泡板层,可有效的使得隔垫主体具有一定的阻燃效果,并且阻燃级聚丙烯微孔发泡板层内部泡孔尺寸能够达到了微米级别,从而使得自身既有一定的刚性强度,又具有很好的压缩缓冲性能,并且阻燃级聚丙烯微孔发泡板层价格又低廉,同时阻燃级聚丙烯微孔发泡板层自身的质量又比较轻,降低了隔垫主体的整体质量。
2、通过第一铝箔隔热层和第二铝箔隔热层,可有效的加强隔垫主体的隔热性能,降低电池电芯热量的传递,通过第一抗拉纤维层和第二抗拉纤维层,可有效的加强隔垫主体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隔垫主体的使用寿命,通过PVC防水层,可有效使得隔垫主体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通过第二PET耐磨膜,可有效的加强隔垫主体顶部表面耐磨性能,通过第一PET耐磨膜,可有效的加强隔垫主体地部表面耐磨性能,进而提高隔垫主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恒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恒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216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状件去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压清洗机的动力结构及高压清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