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18705.7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4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邓小丽;沈东燕;李玥璐;段勤艳;罗思凌;陈雪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吴茜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下肢 静脉 血栓 护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装置,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支撑杆、气动杆、升降柱、护脚套,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四角和中间通过支撑杆、升降柱连接,上支撑架中间安装气动杆,气动杆上铰接安装护脚套;通过电动气泵规律性的充放气使活动杆在另一端的固定杆内相对滑动,从而使患者下肢进行伸屈运动,同时,还可以往升降柱采用弹性元件,在患者伸屈运动的同时按压弹性元件使患者的下肢进行抬高降低运动,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的通畅,降低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且该装置简单易行,节约了护理人员的人力付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属于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治疗中,由于病人长期卧床,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活动,静脉血流缓慢,易发生肢体深静脉内血栓的形成,导致患者下肢肢体肿胀、疼痛,在治疗过程中,除药物治疗外,还需人工对病人的下肢进行伸屈运动;普遍的方式为护理人员通过人工手动方式对患者下肢进行伸屈运动,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的通畅,但采用这种方式,极大的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治疗效果较差,所以需要一种可以自动对患者进行下肢伸屈运动的护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装置,该实用新型采用气动驱动可以自动对患者下肢进行伸屈运动,同时升降柱采用弹性元件实现腿部抬高运动,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的通畅,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装置,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支撑杆、气动杆、升降柱、护脚套,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四角和中间通过支撑杆、升降柱连接,上支撑架中间安装气动杆,气动杆上铰接安装护脚套;
所述的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为方形框架,方型框架上分为两个对称分布的空槽,上支撑架的空槽中安装气动杆,所述气动杆由固定杆和活动杆组成,固定杆分为两段分别安装在空槽相对的侧壁上,一端穿过上支撑架侧壁并连接有进气管,活动杆套在固定杆之间可相对活动;所述护脚套为L型结构,两侧安装有固定带,所述升降柱为弹性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连接进气管,进气管连接电动气泵,充放气使活动杆在另一端的固定杆内相对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柱为伸缩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分布在上下支撑架的四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护脚套内部设有软垫。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杆为可伸缩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装置,将患者脚掌放置在护脚套中并固定,采用气动驱动使患者脚步进行前后运动,即,进气管连接电动气泵,通过电动气泵规律性的充放气使活动杆在另一端的固定杆内相对滑动,从而使患者下肢进行伸屈运动,同时,还可以往升降柱采用弹性元件,在患者伸屈运动的同时按压弹性元件使患者的下肢进行抬高降低运动,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的通畅,降低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且该装置简单易行,节约了护理人员的人力付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所述的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的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所述的护脚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未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187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