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RGB激光投影机白平衡自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18592.0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34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聪;杨雨桦;郭喜;王贯;许立新;顾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全色光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20 | 分类号: | G03B21/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金宇平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gb 激光 投影机 白平衡 自动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RGB激光投影机白平衡自动控制系统,通过采用激光器作为显示光源,能够对三色激光进行分别控制,便于更加准确地实现白平衡的调整,同时通过设置具有预设透射率的介质反射镜代替DMD,保证光源激光经匀光准直后大部分能够直接进入成像装置成像的同时,光电传感组件可以对少数透射光的光强进行检测,使得单片机根据检测的三色激光光强得出光源实际白平衡,从而通过激光器驱动电路调节PWM信号的占空比,从光源处即可独立调整三色激光器的光强比,在保证光源亮度的前提下,实现投影机亮度在白平衡坐标不变的情况下的控制,提高投影系统的投影效果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投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GB激光投影机白平衡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主流投影技术包括灯泡投影,LED投影,激光投影,其中灯泡投影包括氙灯和高压汞灯两种光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图像发黄,色衰快等问题,逐渐被激光投影替代,目前主流的激光投影技术,包括单色荧光粉技术,双色荧光粉技术,三色激光技术,其中单色荧光粉技术是以蓝光激光照射荧光色轮产生黄绿光,并和初始蓝光合并实现白光照明,存在激光器和荧光粉衰减速度不一致的情况,长期使用需要不断调整白平衡点。
为了实现白平衡调节,通常在成像装置前设置DMD(数字微镜器件),其由多个高速数字式光反射镜组成的阵列,一个小镜片对应一个像素,通过DMD器件的像素级可控特性及其高速的翻转频率,与光源配合后,光源光线通过DMD器件反射到成像装置上成像。在调节白平衡时,通过调节DMD的占空比来完成,这种调节方式需要减少光强较强的光线来迁就光强最弱的光,大大影响成像亮度。同时,调谐DMD的占空比会产生发热问题,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RGB激光投影机白平衡自动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RGB激光投影机白平衡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红光激光器、绿光激光器、蓝光激光器、激光器驱动电路、匀光准直装置、介质反射镜、光电传感组件、成像装置、单片机;
红光激光器、绿光激光器、蓝光激光器的出射端分别与匀光准直装置的入射端连接,匀光准直装置的出射端与介质反射镜的入射端连接,成像装置的入射端与介质反射镜的反射光出射端连接,介质反射镜的透射率大于零;
光电传感组件包括红光光电传感器、绿光光电传感器和蓝光光电传感器,红光光电传感器、绿光光电传感器和蓝光光电传感器分别与介质反射镜的透射光出射端连接;
单片机与光电传感装置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且与激光器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激光器驱动电路与红光激光器、绿光激光器、蓝光激光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介质反射镜的透射率为1%-5%。
优选地,匀光准直装置采用光棒、复眼透镜或DOE。
优选地,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镜头和空间光调制器,空间光调制器位于成像镜头和介质反射镜之间的光路上。
优选地,成像镜头采用光波导制成。
优选地,介质反射镜的入射光路与反射光路成90°夹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RGB激光投影机白平衡自动控制系统,通过采用激光器作为显示光源,能够对三色激光进行分别控制,便于更加准确地实现白平衡的调整,同时通过设置具有预设透射率的介质反射镜代替DMD,保证光源激光经匀光准直后大部分能够直接进入成像装置成像的同时,光电传感组件可以对少数透射光的光强进行检测,使得单片机根据检测的三色激光光强得出光源实际白平衡,从而通过激光器驱动电路调节PWM信号的占空比,从光源处即可独立调整三色激光器的光强比,在保证光源亮度的前提下,实现投影机亮度在白平衡坐标不变的情况下的控制,提高投影系统的投影效果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全色光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全色光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185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