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护筒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18363.9 | 申请日: | 2019-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6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 发明(设计)人: | 孙康;晏昱旻;高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帝铂智能桩工机械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68 | 分类号: | E02D5/68 |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 地址: | 1101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护筒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护筒护壁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钢护筒整体的抱死或丢弃风险、解决钢护筒快速连接问题的钢护筒。钢护筒包括筒壁,筒壁一端为公接头,筒壁的另一端为母接头;公接头上设有凸榫,母接头上设有T形凹槽。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钢护筒存在安拆不便、可靠性不高且容易变形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连接的钢护筒,采用承插凸榫凹槽形式连接,可以通过钢护筒两端公母接头之间扭转间隙和提升间隙来降低施工需求扭转力和起拔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护筒护壁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钢护筒整体的抱死或丢弃风险、解决钢护筒快速连接问题的钢护筒。
背景技术
钢护筒护壁在岩土工程钻孔施工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上下节钢护筒之间连接均为刚性连接,一旦出现抱死或者卡死情况只能寄希望于驱动钻机输出足够大的扭转力和起拔力来抵消钢护筒全长的静摩擦力,如此就要求驱动钻机功率和能耗非常大,这样严重制约了钢护筒护壁工艺的应用。另外目前上下节钢护筒之间的接头多是采用螺纹、螺栓连接或者L型接头等形式连接。螺纹连接可靠度低,安拆不便,且限制钢护筒只能单方向回转,使用不便利;螺栓连接无论是拉式还是压式均存在安拆不便的问题,需要消耗大量人工且不安全;L型接头只能进行一个方向回转,如果需要两个方向回转就存在加塞铁的问题,可靠性不高且容易变形。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连接的钢护筒,采用承插凸榫凹槽形式连接,可以通过钢护筒两端公母接头之间扭转间隙和提升间隙来降低施工需求扭转力和起拔力。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钢护筒,包括筒壁,筒壁一端为公接头,筒壁的另一端为母接头;公接头上设有凸榫,母接头上设有T形凹槽。
进一步的,两个钢护筒之间通过公接头的凸榫和另一钢护筒上的母接头的T形凹槽连接。
进一步的,母接头外径与筒壁外径相等;公接头外径与母接头内径相匹配。
进一步的,公接头外侧壁周向均匀设有若干个凸出的凸榫,凸榫插入T形凹槽中。
进一步的,母接头内侧壁上设有能够插入凸榫的T形凹槽。
进一步的,T形凹槽上连通外侧的竖向凹槽与内侧的横向凹槽垂直,横向凹槽两端设有竖向短凹槽。
进一步的,两端的竖向短凹槽之间设为转动间隙,横向凹槽长度大于凸榫宽度,使凸榫在横向凹槽内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竖向短凹槽设有固定凸榫的起拔间隙;横向凹槽高度加上起拔间隙的高度大于凸榫高度,使凸榫在横向凹槽两端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竖向凹槽的宽度与凸榫的宽度相匹配,转动间隙宽度大于凸榫宽度。
优点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钢护筒接头通过在接头之间设置扭转间隙和起拔间隙,实现分段扭转和起拔钢护筒,降低了对驱动钻机扭转力和起拔力的要求,降低了对钢护筒壁厚和材质的要求。降低了钢护筒施工的成本,降低抱死或丢弃的风险,扩大钢护筒护壁的适用性。
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护筒接头,无需外加螺栓,可以通过承插转动实现钢护筒的快速连接,安拆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护筒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间隙和起拔间隙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常扭转工况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帝铂智能桩工机械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帝铂智能桩工机械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183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滑轮悬挂安装灯具
- 下一篇:一种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微网储能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