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式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18342.7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0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童翠文;王勇强;周建;董军民;卢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和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F28F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琳丽 |
地址: | 3211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式 热交换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式热交换器,包括第一介质管路、第二介质管路和螺旋导流片。第一介质管路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相互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第二螺旋管分别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第二介质管路包括套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分别固定于套管的侧壁上,螺旋导流片位于套管内部,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分别位于螺旋导流片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系统的压力的传输,使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不但有轴向的流动,还有径向的扰动,换热方式由单一的传导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流,达到了提高热交换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亦称为热交换器或热交换设备)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 (或称回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
为增大换热面积,现有技术中的热交换器通常体积较大,而体积较小的热交换器通常换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式热交换器,既能够减小热交换器的体积,又能够实现高效率换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式热交换器,包括第一介质管路、第二介质管路和螺旋导流片;所述第一介质管路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相互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所述第一筒体具有第一筒底,所述第二筒体具有第二筒底,所述第一螺旋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筒底的外侧面,所述第一螺旋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筒底的外侧面,所述第一螺旋管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螺旋管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二介质管路包括套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套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相互固定且密封连接,所述套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筒体相互固定且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分别固定于所述套管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套管的第一端相邻且与所述套管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套管的第二端相邻且与所述套管内部连通,所述螺旋导流片位于所述套管内部,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分别位于所述螺旋导流片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套管为两段式结构,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相互密封,所述第一支管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二支管固定于所述第二套管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端具有第一收缩段,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收缩段,所述第一筒体的筒壁外表面具有第一环状凸缘,所述第二筒体的筒壁外表面具有第二环状凸缘,所述第一环状凸缘位于所述套管内且与所述第一收缩段的内表面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环状凸缘位于所述套管内且与所述第二收缩段的内表面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收缩段与所述第一环状凸缘焊接,所述第二收缩段与所述第二环状凸缘焊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均与所述套管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一端焊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和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和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183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光模组的装配结构、液晶显示模组及中框
- 下一篇:手写板及电磁手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