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角膜散光精准标记器、裂隙灯显微镜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13910.4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5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于磊;孟祥慈;秦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磊 |
主分类号: | A61B3/107 | 分类号: | A61B3/107;A61B3/1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膜 散光 精准 标记 裂隙 显微镜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膜散光精准标记器、裂隙灯显微镜,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角膜散光精准标记器包括透光的角膜散光标记片,其周向上每1°设置一条刻度线,刻度线不透光,各条刻度线将圆周划分为0~180°,180°~0两个半圆,刻度线包括具有长度为L1的第一刻度线,长度为L2的第二刻度线,以及长度为L3的第三刻度线,L1>L2>L3;角膜散光精准标记器使用过程中,放置于裂隙灯与患者的眼睛之间,利用裂隙灯光源通过角膜散光标记器在患者的角膜缘处投影,从而进行精确到1°的标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角膜散光标记的精度及准确性,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角膜散光精准标记器、裂隙灯显微镜。
背景技术
散光是影响人眼成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白内障患者中约有15-29%存在角膜散光,其中需要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同时矫正角膜散光约占41.8%,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是目前治疗伴有散光的白内障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也需要植入具有散光矫正型的ICL来矫正角膜散光。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对于目标散光轴位要求严格,每偏移1°约有3.3%的矫正度数丧失,偏移30°导致散光矫正完全失效,>30°导致更大的散光或视觉问题。为了达到矫正角膜散光的最佳效果,需要通过植入一枚散光大小相等,散光轴位相反的散光型人工晶体来中和角膜散光。术中将散光型人工晶体的散光轴必须与通过计算得出相对应的角膜散光轴位相一致,因此角膜散光精准的轴向的定位和标记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标记角膜散光轴向的方法主要为术前手动标记法。确定需要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患者,需要通过术前散光检查及计算,计算出需要植入散光的轴位及度数,术前医生需要使用传统的手持角膜标记器在患者角膜缘处做标记,标记出与预计植入散光型人工晶体的目标轴位或者水平位置,以及手术切口的位置。传统的散光标记器为铁环状,刻度间隔为7.5或10度,不够精准,水平位置的确定依据标记者主观判断是否与地面平行,无客观依据,影响标记准确性,通常只能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顺利完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膜散光精准标记器、裂隙灯显微镜,可以提高角膜散光标记的精度及准确性、操作方便、简单、实用。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膜散光精准标记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角膜散光精准标记器包括角膜散光标记片,所述角膜散光标记片的周向上每1°设置一条刻度线,刻度线不透光,各条刻度线将圆周划分为 0~180°,180°~0两个半圆,刻度线包括具有长度为L1的第一刻度线,长度为L2的第二刻度线,以及长度为L3的第三刻度线,L1>L2>L3,第10n°对应的刻度线为第一刻度线,第10n+5°对应的刻度线为第二刻度线,其他度数对应的刻度线为第三刻度线;其中,n的取值范围为0~17之间的整数;所述角膜散光标记片上除所述刻度线以外的部分可透光;
所述角膜散光精准标记器放置于裂隙灯与患者的眼睛之间,利用裂隙灯光源通过角膜散光精准标记器在患者的角膜缘处投影,从而进行精确到1°的标记。
所述角膜散光标记片为圆形片,所述角膜散光标记片还包括转动轴和锁紧件,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角膜散光标记片的圆心处,所述角膜散光标记片可绕所述转动轴转动,以调节所述角膜散光标记片的轴位,所述锁紧件用以在调节至目标轴位后固定所述角膜散光标记片。
所述角膜散光精准标记器还包括水平台,所述水平台上设置有水平仪,所述角膜散光标记片安装于所述水平台上,所述水平仪用以确定水平轴位。
所述水平台底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高度可调节。
所述支撑杆包括内杆和外杆,所述内杆可动地插入所述外杆内,且所述外杆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螺孔,所述内杆和所述外杆的相对位置可通过位于所述螺孔内的螺钉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磊,未经于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139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