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扫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10787.0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5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姚欣;徐巍;徐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3/173 | 分类号: | G01R23/173;H04B1/00;H04W4/029;G01S19/13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春光;周青 |
地址: | 22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软件 无线电 技术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扫频系统,包括前端扫频设备、后台分析系统;所述前端扫频设备包括定向天线、供电模块、低噪声放大LNA模块、第一射频选路模块、第二射频选路模块、软件无线电模块、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直连线组成;其中,定向天线与第一射频选路模块连接;供电模块分别与软件无线电模块、低噪声放大LNA模块、控制模块连接;软件无线电模块分别与第二射频选路模块、供电模块、控制模块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扫频仪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的缺点,解决了软件无线电技术接收灵敏度低、适用范围有限的缺点,解决了普通扫频仪无法地理化显示分析频谱信息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扫频系统,属于无线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扫频仪一般由扫描锯齿波发生器、扫频信号发生器、宽带放大器、频标信号发生器、X轴放大、Y轴放大、显示设备、面板键盘以及多路输出电源等部分组成。其基本工作过程是通过电源变压器将50Hz市电降压后送入扫描锯齿波发生器,就形成了锯齿波,这个锯齿波一方面控制扫频信号发生器,对扫频信号进行调频,另一方面该锯齿波送到X轴偏转放大器放大后,去控制示波器X轴偏转板,使电子束产生水平扫描。由于这个锯齿波同时控制电子束水平扫描和扫频振荡器,因此电子束在示波管荧光屏上的每一水平位置对应于某一瞬时频率。从左向右频率逐渐增高,并且是线性变化的。扫频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扫频信号送到宽带放大器放大后,送入衰减器,然后输出扫频信号到被测电路。为了消除扫频信号的寄生调幅,宽带放大器增设了自动增益控制器。宽带放大器输出的扫频信号送到频标混频器,在频标混频器中与1MHz和10MHz或50MHz晶振信号或外频标信号进行混频。产生的频标信号送入Y轴偏转放大器放大后输出给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扫频信号通过被测电路后,经过Y轴电位器、衰减器、放大器放大后送到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得到被测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传统扫频仪对信号的调谐、滤波、衰减、下变频、正交解调等环节都通过模拟电路完成,电路调试困难、设计复杂,接收机带宽窄、灵活性低,受外界干扰大、难于标准化和模块化,一旦硬件电路设计完成,其接收频段即固定,要想修改将非常困难。软件无线电技术可搭建一个开放的、标准的、通用无线电硬件平台,将上述各环节用软件编程实现。将模拟/数字、数字/模拟转换模块尽量接近天线,将射频或者中频降至基带。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于扫频仪后,可替代传统扫频仪,很好地解决传统扫频仪的不足,是未来扫频仪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有软件无线电模块与传统硬件电路扫频仪相比接收灵敏度不高,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性价比高、适应性广、精度高以及可追溯管理的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扫频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扫频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前端扫频设备、后台分析系统;
所述前端扫频设备包括定向天线、供电模块、低噪声放大LNA模块、第一射频选路模块、第二射频选路模块、软件无线电模块、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直连线组成;
其中,定向天线与第一射频选路模块连接;供电模块分别与软件无线电模块、低噪声放大LNA模块、控制模块连接;软件无线电模块分别与第二射频选路模块、供电模块、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软件无线电模块、供电模块、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连接;所述直连线、低噪声放大LNA模块置于定向天线、软件无线电模块之间;通信模块与后台分析系统连接;
无线信号经定向天线接收后,当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设定值时,第一射频选路模块、第二射频选路模块均与低噪声放大LNA模块接通,无线信号经低噪声放大LNA模块传输至软件无线电模块,软件无线电模块根据控制模块的要求输出指定频段的幅频特性曲线到显示模块,通信模块负责把幅频曲线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模块的信息实时发送到后台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107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蚕蛹油提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阻垢抑菌装置的储热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