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气及回油控制装置及轧机轧辊油气润滑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08691.0 | 申请日: | 2019-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7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牛金良;李修琨;东占萃;高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31/07 | 分类号: | B21B31/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 地址: | 10004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控制 装置 轧机 轧辊 油气 润滑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气及回油控制装置及轧机轧辊油气润滑系统,属于轧钢轧辊润滑技术领域。所述排气及回油控制装置包括:油气进油管路、排气管、排油管、第一换向阀及第二换向阀;所述油气进油管路的进油口与所述分配器连通;所述排气管的进气口与所述轧辊轴承座的空腔处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设置在所述排气管上;所述排油管的进油口与所述轧辊轴承座的空腔处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设置在所述排油管上;其中,所述排气管及所述排油管均设置在所述轧辊轴承座的边沿处,所述排气管的进气口的高度大于所述排油管的进油口的高度。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小轴承座内的压力值,降低润滑油外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轧辊润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气及回油控制装置及轧机轧辊油气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油气润滑系统以其润滑效果好,空间占用小、资源消耗少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厂矿工厂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轧机轧辊润滑方面,应用越来越多。
油气润滑系统供油方式比较成熟,润滑效果良好,但在回油方式上,常见的排气回油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直排式,将润滑后的油经由回油管路直接排到废油回收装置中,压缩空气随回油管直接排出,此方式由于润滑油不在轴承座内停留,且由于轧辊轴承润滑分配器位置所限,润滑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很少采用。
另一种是定排式,通过控制阀定时打开回油管路,将废油排除至回收装置,在控制阀关闭时,压缩空气通过具有低压保护的排气阀(通常设定0.3bar,保持轴承座内的微正压)排出,定排式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定排式对轧辊轴承座的密封要求较高,在实际使用过程,极易出现轧辊轴承座特别是辊径处出现漏油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及回油控制装置及轧机轧辊油气润滑系统,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定排式对轧辊轴承座的密封要求较高,在实际使用过程,极易出现轧辊轴承座特别是辊径处出现漏油现象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及回油控制装置,与轧辊轴承座连通,所述轧辊轴承座内设置有分配器,所述排气及回油控制装置包括:油气进油管路、排气管、排油管、第一换向阀及第二换向阀;所述油气进油管路的进油口与所述分配器连通;所述排气管的进气口与所述轧辊轴承座的空腔处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设置在所述排气管上;所述排油管的进油口与所述轧辊轴承座的空腔处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设置在所述排油管上;其中,所述排气管及所述排油管均设置在所述轧辊轴承座的边沿处,所述排气管的进气口的高度大于所述排油管的进油口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油气进油管路的进油口的高度大于所述排气管的进气口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及第二换向阀均为气动换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及第二换向阀均与气源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处于常开状态,所述第二换向阀处于常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的出气口处设置有消声器。
进一步地,所述排油管的出油口与回收箱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轧机轧辊油气润滑系统,所述轧机轧辊油气润滑系统采用了所述排气及回油控制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086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畸模型底座
- 下一篇:一种强夯机的伸缩配重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