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补偿链导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08546.2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4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龙;谌涛;周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7/06 | 分类号: | B66B7/06;B66B7/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赵荣岗 |
地址: | 20007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补偿 导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梯补偿链导向装置,所述电梯补偿链导向装置被固定到电梯底坑中的缓冲器的底座上,并且仅通过所述缓冲器的底座被支撑在电梯底坑中。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无需为电梯补偿链导向装置设置单独的底座,从而可节省空间、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补偿链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显示现有的电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梯包括轿厢10、对重20、曳引轮30和钢丝绳40。钢丝绳40缠绕在曳引轮30上。钢丝绳4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轿厢10和对重20的顶部。在电梯运行过程中,轿厢侧和对重侧的钢丝绳40的长度会不断变化,从而会引起曳引轮30两侧的钢丝绳40的重量发生变化。当轿厢10位于最低层时,钢丝绳40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轿厢10上。当轿厢10位于最高层时,钢丝绳40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对重20上。当电梯的运行高度和速度较大时,钢丝绳40作用在轿厢10和对重20上的重量的变化会严重影响电梯运行的稳定性,危及乘客的安全。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在轿厢侧和/或对重侧设置有补偿链50。补偿链5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轿厢10和对重20的底部。补偿链50可以平衡钢丝绳40作用在轿厢10和对重20上的重量的变化,提高了电梯运行稳定性。
如图1所示,当电梯的运行高度较大时,补偿链50的长度也很大,悬挂在轿厢10和对重20下方的补偿链50很容易出现晃动。当补偿链50晃动时,很容易钩挂或碰撞到电梯底坑中的其他部件,例如,缓冲器。为了防止补偿链50钩挂或碰撞到电梯底坑中的其他部件,如图1所示,通常需要在电梯底坑中设置补偿链导向装置60。补偿链导向装置60可以极大地限制补偿链50的晃动幅度,有效避免补偿链50钩挂或碰撞到电梯底坑中的其他部件。
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补偿链导向装置60通常包括围成框型结构的四个导向件61、用于安装导向件61的安装支架62、以及用于将导向件61和安装支架62支撑在电梯底坑中的底座63。在现有技术中,补偿链导向装置60需要通过单独的底座63支撑在电梯底坑中。但是,电梯底坑中的空间通常较小,安装单独的底座63不仅会增加成本,而且安装非常困难和耗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梯补偿链导向装置,所述电梯补偿链导向装置被固定到电梯底坑中的缓冲器的底座上,并且仅通过所述缓冲器的底座被支撑在电梯底坑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梯补偿链导向装置被固定到位于电梯轿厢的正下方的一对轿厢侧缓冲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梯补偿链导向装置位于所述一对轿厢侧缓冲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梯补偿链导向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固定到所述一对轿厢侧缓冲器的底座上;和导向组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并形成有供电梯的补偿链通过的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被焊接或螺纹连接到所述一对轿厢侧缓冲器的底座上;所述导向组件被焊接或螺纹连接到所述安装支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固定到所述一对轿厢侧缓冲器中的一个的底座上;和第二安装支架,固定到所述一对轿厢侧缓冲器中的另一个的底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一导向件和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二导向件,所述一对第一导向件和所述一对第二导向件被连接在一起并围成一个供电梯的补偿链通过的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一对第一导向件被焊接或螺纹连接到所述一对第二导向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未经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085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