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旧塑料回收造粒用破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01291.7 | 申请日: | 2019-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05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苏伟;张润涵;苏建东;苏建设 | 申请(专利权)人: | 界首市亚鑫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B17/04 | 分类号: | B29B1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 地址: | 2365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塑料 回收 造粒用 破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废旧塑料回收造粒用破碎装置,包括底架,底架顶部一侧安装有机架,机架上安装有破碎壳体,破碎壳体顶部贯穿连接有入料斗,且破碎壳体两侧外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圆形孔、两个腰形孔,两个圆形孔之间贯穿设置有第一轴杆,两个腰形孔之间贯穿设置有第二轴杆,第一轴杆、第二轴杆外周面中间位置均固定套设有破碎辊。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转动,两个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一轴杆转动,第一轴杆带动外周面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啮合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轴杆转动,第一轴杆、第二轴杆分别带动两个破碎辊反向转动,两个破碎辊对废旧塑料进行破碎,解决现有技术中塑料破碎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破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旧塑料回收造粒用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制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大,废旧塑料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中部分废旧塑料可以回收造粒进行再度生产,这样不但充分利用了废旧塑料,同时也解决了废旧塑料焚烧或填埋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对废旧塑料进行再利用之前,需要将废旧塑料进行破碎。
专利文件(201811608389.2)公开了一种废旧塑料破碎处理设备,该设备通过将粉碎部件设为顺时针转动,筒体逆时针转动,该过程提高塑料与粉碎部件之间接触概率,提高粉碎效率,粉碎后的塑料粒径小,粉碎彻底。但是该破碎设备通过单个粉碎部件对废旧塑料进行破碎,破碎效率不高,同时该设备的粉碎部件在进行塑料粉碎时容易发生轴杆断裂的情况,并且该破碎设备的废旧塑料放入和取出都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旧塑料回收造粒用破碎装置,解决以下技术问题:(1)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转动,两个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一轴杆转动,第一轴杆带动外周面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啮合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轴杆转动,第一轴杆、第二轴杆分别带动两个破碎辊反向转动,两个破碎辊对废旧塑料进行破碎,解决现有技术中塑料破碎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2)通过第二轴杆表面的破碎辊受到废旧塑料破碎时的推力,进而第二轴杆延腰形孔移动,第二轴杆带动轴承座在机架内滑动,进而轴承座挤压弹簧,弹簧吸收破碎辊破碎时产生的外力,解决现有技术破碎过程中轴杆容易发生断裂的技术问题;(3)通过设置在底架内可滑动的接料盘,解决现有技术中破碎后的塑料不方便取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废旧塑料回收造粒用破碎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顶部一侧安装有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破碎壳体,所述破碎壳体顶部贯穿连接有入料斗,且所述破碎壳体两侧外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圆形孔、两个腰形孔,两个圆形孔之间贯穿设置有第一轴杆,两个腰形孔之间贯穿设置有第二轴杆,所述第一轴杆、第二轴杆外周面中间位置均固定套设有破碎辊,所述第一轴杆外周面一侧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轴杆外周面一侧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轴杆远离第一齿轮一端固定套设有皮带轮,所述底架远离机架一侧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端部固定套接有皮带轮,两个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底架内壁滑动安装有接料盘,所述接料盘设置于破碎壳体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杆、第二轴杆两端均贯穿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于机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接料盘内腔安装有下导向板,且所述接料盘顶部外沿安装有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破碎壳体内腔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倾斜设置的上导向板,所述上导向板与破碎辊表面不接触,且相邻所述破碎辊之间存在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轴杆两侧的轴承座表面均固定有丝杆,所述丝杆一侧固定套设有弹簧,且所述丝杆外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固定于机架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界首市亚鑫塑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界首市亚鑫塑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012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