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合动力总成动力电池的复合加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00676.1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4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童宇翔;黄瑞;俞小莉;陈芬放;吴启超;陈俊玄;钱柯宇;凌珑;黄岩;王子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B60L58/27;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68;H01M10/66;H01M10/663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郑海峰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总成 动力电池 复合 加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总成动力电池的复合加热系统,其包括发动机冷却大循环回路、电机冷却循环回路、动力电池冷却循环回路、PTC加热循环回路、储热加热循环回路以及换热器,该系统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有效加热,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动力性,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本方案解决了不同行驶工况下电池加热过程中电池温升速率小,系统能耗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具体是一种混合动力总成动力电池的复合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目前混合动力总成中除发动机之外唯一的动力源,动力电池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安全性、动力性和经济性。当锂电池处于低温环境中时,一方面电解液受冻粘度增大甚至凝固,电池的导电率下降;电池在活性物质内部扩散速率降低,电荷转移阻抗增大,导致低温环境下锂电池的充放电能力急剧降低,严重影响整车动力性及经济型。另一方面,低温环境下,锂电池负极析出锂严重,尤其在低温充电时,电池负极析出的锂枝晶容易刺穿固态电解质界面导致锂电池内部短接,引起电池的热失控,进而发生燃烧甚至爆炸,严重影响了锂电池的安全性。
目前,电池加热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加热和外部加热这两种。内部加热即利用电池内部电阻,通过电池充放电产热进行自热。外部加热则是采用外部热源加热的方式,主要包括液体或气体加热、加热板或加热套加热、珀尔贴效应加热等。
专利文献[CN 103457318A]公开了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充电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该充电加热方法为:在充电时,如果动力电池的温度T小于等于预先设定的最低温度T临界,车载充电机给PTC加热器提供电能,进行低温加热;如果动力电池温度T大于预先设定的最低温度T临界,则退出低温加热,进入正常充电模式。本实用新型对电池的加热方式比较单一且电池加热系统能耗较大。
专利文献[CN 107839433A]中公开了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高温冷却系统、中温冷却系统、低温冷却系统、电池冷却系统及空调系统。在纯电动工况下有暖风需求时,利用发动机余热和变速器热量为乘员舱采暖。本实用新型虽然有余热利用,但对电池的加热设计稍有不足,电池温升速率较小。
目前混合动力车型不能有效利用余热,电池加热方式单一,电池温升速率小,电池加热系统能耗大。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更优化的技术方案解决当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总成动力电池的复合加热系统,结合混合动力总成多热源的特点,将多个热源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能够解决现有电池加热方式单一,电池温升速率较小,电池加热系统能耗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合动力总成动力电池的复合加热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大循环回路、电机冷却循环回路、动力电池冷却循环回路、PTC加热循环回路、储热加热循环回路以及换热器。
所述的发动机冷却大循环回路包括发动机、发动机水泵、发动机散热器、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液入口与所述的发动机水泵的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的发动机水泵的冷却液入口与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液入口与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的发动机水泵的冷却液入口还与所述的第一阀门的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还与所述的第二阀门的冷却液入口连通。
所述的电机冷却循环回路包括电机、电机控制器、电机散热器、电机水泵、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液入口与所述的电机水泵的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的电机水泵的冷却液入口与所述的电机散热器的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的电机散热器的冷却液入口与所述的电机的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的电机的冷却液入口与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的电机水泵的冷却液入口还与所述的第三阀门的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的电机的冷却液出口还与所述的第四阀门的冷却液入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006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性带防脱功能的气管接头
- 下一篇:一种花篮夹持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