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物润滑油的冷凝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00103.9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43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杰;蔡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弋阳县润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45/08;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汇智合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0 | 代理人: | 邓秋星 |
地址: | 3344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润滑油 冷凝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润滑油的冷凝收集装置,包括冷却外罐、进汽管和冷凝内罐、收集管,冷却外罐将冷凝内罐包裹住,进汽管与冷凝内罐外壁中部连通、收集管与冷凝内罐外壁末端连通,冷却外罐底部安装若干组冷风机;冷凝内罐中轴处插入冷液管,冷液管贯穿冷凝内罐上下并与冷凝内罐端口密封连接,冷凝内罐自上而下分为排汽区、除雾区和冷却区,进汽管与冷却区连通,除雾区由密集且间隔分布的若干组波形叶片形成。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夹击的降温系统、以及除雾系统,实现快速高效、有效均匀的冷凝收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润滑油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润滑油的冷凝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植物润滑油生产过程中,由于高压高温的过热状态,部分润滑油形成油蒸汽或雾沫油滴微粒,其容易与废气一同排出,不但造成润滑油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蒸汽状态的润滑油进行冷凝收集是防止浪费和污染的有效手段,其可将润滑油的油与汽状态分离。但是现有的冷凝收集系统效率低、冷凝范围不均匀,仍有大量的润滑油以蒸汽状态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与难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植物润滑油的冷凝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植物润滑油的冷凝收集装置,包括冷却外罐、进汽管和冷凝内罐、收集管,冷却外罐将冷凝内罐包裹住,进汽管与冷凝内罐外壁中部连通、收集管与冷凝内罐外壁末端连通,冷却外罐底部安装若干组冷风机;冷凝内罐中轴处插入冷液管,冷液管贯穿冷凝内罐上下并与冷凝内罐端口密封连接,冷凝内罐自上而下分为排汽区、除雾区和冷却区,进汽管与冷却区连通,除雾区由密集且间隔分布的若干组波形叶片形成。
进一步地,冷却区为漏斗形状,除雾区为圆筒形状,排汽区为上窄下宽的圆台结构,排汽区的顶端设有排汽网。
进一步地,冷却区区域位置的冷液管为若干组球管依次相连形成的球形冷凝管。
进一步地,进汽管从外至内为向上倾斜进入,且向上倾斜角度不超过15度。
进一步地,进汽管的末端设有喷嘴。
进一步地,冷却区内设滤网,滤网位于进汽管出口下方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夹击的降温系统、以及除雾系统,实现快速高效、有效均匀的冷凝收集。
(2)本实用新型由内部冷液管与外部冷风机双重夹击作用下,使得其高温快速将下,进而冷凝形成液汽分离;
(3)本实用新型设置除雾区,当雾沫或油蒸汽以一定速度流经除雾区402时,由于气体的惯性撞击作用,雾沫或油蒸汽与波形板相碰撞而被聚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蒸汽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波形板表面上被分离下来,从而对冷凝效率起到增效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冷却外罐,2-进汽管,3-冷风机,4-冷凝内罐,401-排汽区,402-除雾区,403-冷液管,404-冷却区,405-排气网,406-滤网,5-收集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弋阳县润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弋阳县润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001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消毒剂检测的手持乳化机支架
- 下一篇:一种增塑剂连续生产用快速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