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湿通风两用的管廊送风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98240.3 | 申请日: | 2019-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0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浦春林;邓祺琪;王亮;胡一苇;宋翠翠;阳蒸;姜天一;何国青;赵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11/65;F24F11/77;F24F13/20;F24F13/22;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杜丹盛 |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湿 通风 两用 送风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湿通风两用的管廊送风系统,其在除湿模式下送风温度接近管廊温度,最后等于或略高于廊内温度,满足除湿的正常需求;且整个系统节能性能好,其通过模块化设计,使得推广应用广泛。其包括一个主机模块、N个辅机模块,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主机模块包括有第一外壳,每个辅机模块均包括有对应的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包括有第一进风口、第一排风口,每个第二外壳包括有第二进风口、第二排风口,N个辅机模块顺次串联连接,前部的辅机模块的第二排风口连接后部的辅机模块的第二进风口,最后的辅机模块的第二排风口连接主机模块的第一进风口,主机模块的第一排风口吹入管廊,第一外壳内腔的朝向第一进风口的面域位置布置有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廊送风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除湿通风两用的管廊送风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管廊送风模式主要由两种,一种是机械排风、自然送风,一种是机械送风、机械排风。当考虑除湿需求时,机械送排风比较合适,其中机械送风依靠地下除湿机的风机实现。现有的管廊送风系统,在除湿季节,由于地下管廊的温度低于外界空气温度,除湿模式下,送风温度低,会进一步降低管廊温度,从而需要提高除湿要求,进而会产生恶性循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湿通风两用的管廊送风系统,其在除湿模式下送风温度接近管廊温度,最后等于或略高于廊内温度,满足除湿的正常需求;且整个系统节能性能好,其通过模块化设计,使得推广应用广泛。
一种除湿通风两用的管廊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主机模块、 N个辅机模块,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所述主机模块包括有第一外壳,每个所述辅机模块均包括有对应的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包括有第一进风口、第一排风口,每个所述第二外壳包括有第二进风口、第二排风口,N个辅机模块顺次串联连接,前部的辅机模块的第二排风口连接后部的辅机模块的第二进风口,最后的辅机模块的第二排风口连接所述主机模块的第一进风口,所述主机模块的第一排风口吹入管廊,所述第一外壳内腔的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面域位置布置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面域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接水盘,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管路的出口通过连接管路外接外部的压缩机的制冷剂管路入口,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外部设置,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管路的出口连接第二冷凝器的制冷剂管路入口,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制冷剂管路出口连接有三通阀的第一口,所述三通阀的第二口连接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管路的入口,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管路的出口连接三通的第一口,所述三通阀的第三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三通的第二口,所述三通的第三口通过管路连接膨胀阀后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管路的入口,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底部通过管路连接至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布置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冷凝面域上方,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冷凝面域上方布置有变频风机,所述雾化器、第二冷凝器、变频风机位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外部设置;
每个所述辅机模块的包括有空调机组,每个所述空调机组包括室内机、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布置于所述第二外壳的朝向第二进风口的面域,所述室内机的出风口位置布置有一增压风机,所述室内机的正下方布置有第二接水盘,所述室外机布置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外部,所述室内机的制冷剂管路连接所述室外机的制冷剂管路,所述增压风机的出风口朝向第二排风口布置。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的非布置有进风口、排风口的其中一块面板上设置有电动百叶,其使得壳体的内腔在电动百叶打开的状态下和管廊保持通风,壳体的内腔在电动百叶闭合的状态下和管廊保持独立封闭布置;
N个所述辅机模块的第二接水盘通过水管顺次连通设置,位于最后的所述辅机模块的第二接水盘通过水管和所述主机模块的第一接水盘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底板高度位置不高于所述第二接水盘的底板高度位置,确保辅机模块内的冷凝水流入主机模块内的第一接水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982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保护电路
- 下一篇:一种车用空调可调式试验台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