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音房供风排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97634.7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5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孙祖良;盛仲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新华建设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3/06 |
代理公司: | 无锡睿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6 | 代理人: | 张悦 |
地址: | 214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音 房供风排风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音房供风排风系统,包括静音房室体;还包括包括进风管路、排风管路、第一机组和第二机组;进风管路和排风管路设置在静音房室内;进风管路和排风管路在同一直线上;第一机组和第二机组设置在静音房室外;第一机组控制进风管路供风;第二机组控制排风管路排风。本实用新型及时将产生的废气排出厂房外,保证车间工人的工作环境,废气高空排放,对车间无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噪音污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音房供风排风系统。
背景技术
柴油发电机组运行时,通常会产生95~128db的噪声。如果不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机组运行的噪声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损害。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必须对噪声进行控制。柴油发电机组噪声来源:柴油发电机组的主要噪声源均为柴油机产生,包括排气噪声、机械噪声和燃烧噪声、冷却风扇和排风噪声、进风噪声、发电机噪声、地基振动的传递所产生的噪声等。柴油机强烈的机械振动可通过地基远距离传播到室外各处然后通过地面再幅射噪声。
隔音房不仅能隔绝柴油机试车时的强噪音,还能及时将柴油机试车产生的废气高空排放,同时补充新风,保证车间空气质量良好。通过风机变频保证送排风量实时相同,保证隔音房内压力和空气质量和外部环境相近,保证了柴油机试车的实时有效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音房供风排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静音房供风排风系统,包括静音房室体;还包括进风管路、排风管路、第一机组和第二机组;所述进风管路和所述排风管路设置在静音房室内;所述进风管路和所述排风管路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机组和所述第二机组设置在所述静音房室外;所述第一机组控制所述进风管路供风;所述第二机组控制所述排风管路排风;
所述进风管路包括第一供风管和送风箱体;所述第一供风管的出风口和所述送风箱体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送风箱体上开设双层送风口;所述双层送风口将流动空气送入所述静音房室内;所述第一供风管上设有多个电动多叶调节阀;
所述排风管路包括第二供风管、调节排风管和排风口;所述调节排风管的入口伸入所述静音房内;所述调节排风管的出口和所述第二供风管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供风管的出口和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调节排风管上设有多个电动多叶调节阀;
所述第一机组包括变频柜式离心送风机和轴流风机;所述变频柜式离心送风机的入口和所述第一供风管连通;所述变频柜式离心送风机的外部罩有隔音罩;所述轴流风机固定在所述隔音罩上;所述隔音罩内伸入通风管;
所述第二机组包括变频柜式离心排风机;所述变频柜式离心排风机的入口和所述第二供风管连通;微压计接入所述变频柜式离心送风机和所述变频柜式离心排风机。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通风管的内壁安装阻性消声器。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通风管的顶部安装防雨罩。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变频柜式离心送风机和所述第一供风管的连接处设有70℃常开防火调节阀。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变频柜式离心排风机和所述第二供风管的连接处设有70℃常开防火调节阀。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隔音罩上安装消声百叶窗。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送风箱体上设有照明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变频柜式离心送风机将风送入第一供风管,由电动多叶调节阀控制调节风量,将风送入送风箱体,最后由双层送风口带调节阀,调节阀可调整双层送风口的送风大小,保证室内各个地方风速均匀送入室内,供给柴油机工作所需氧气的变频柜式离心送风机为变频风机,可根据厂家的柴油机型号设置送风量,保证柴油机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新华建设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无锡市新华建设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976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落料模抬料机构
- 下一篇:多级双效固体颗粒换热能源综合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