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性炭活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97215.3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56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宗瑞;贺永廷;韩进;赵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凯铭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36 | 分类号: | C01B32/36;C01B32/39;C01B32/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孙瑞峰 |
地址: | 753000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长***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活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性炭活化炉,属于活化炉技术领域,包括炉体、燃烧器和振动器,所述炉体的外表面分别安装有操作台和密封门,所述炉体的外表面四周均黏贴有隔温垫,所述炉体的顶部贯穿有进料口,当活性炭落在导料板上后,由于导料板倾斜以及振动器振动,使得活性炭会处于旋转辊表面向下移动,而由于导向板位于导料板的一侧,使得活性炭移动至导料板一侧后,活性炭的一侧会与导向板表面接触,且由于导向板表面呈弧形且通过连接架连接有导向辊,从而使得活性炭的一侧会顺着导向辊以及弧形表面的导向板移动,进而使得在活性炭下落时,能够翻转方向,让活性炭的另一面朝上,使得活性炭在炉体的受热会更加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化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活性炭活化炉。
背景技术
活性炭材料是经过加工处理所得的无定形碳,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对气体、溶液中的无机或有机物质及胶体颗粒等都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活化是活性炭生产的重要工序,活化效果直接影响活性炭的质量,活性炭的活化炉目前有以下几种,包括多层炉、流动层炉、回转炉、移动式炉和闷烧炉等。
现有的活性炭活化炉,在活性炭进入炉体内后,由于活性炭底部是贴在炉体上的,从而使得活性炭在活化过程中只有一面能够与空气接触,导致活性炭受热不均,会降低活性炭的活化效率,且由于活化炉采用高温进行活化,使得炉体内部温度容易传导到其外表面,当工作人员误触到炉体外表面时,则会出现烫伤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炭活化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活性炭受热不均和炉体隔温性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性炭活化炉,包括炉体、燃烧器和振动器,所述炉体的外表面分别安装有操作台和密封门,所述炉体的外表面四周均黏贴有隔温垫,所述炉体的顶部贯穿有进料口,所述炉体的侧壁内部开设有隔温腔,所述隔温腔的四周均安装有燃烧器,所述炉体的底部套接有底座,所述炉体的底部中间安装有振动器,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弹簧,且所述弹簧远离底座的一端与炉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炉体的内部两侧均固定有导料板和导向板,所述导料板的外表面安装有旋转辊,所述导向板的一侧通过连接架连接有导向辊。
优选地,所述隔温垫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隔温垫呈凸起状,且其表面高于炉体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隔温腔的厚度在5-8cm。
优选地,所述旋转辊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旋转辊等距分布。
优选地,导向板的一侧呈内凹型,且所述导向辊通过连接架与导向板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操作台分别与燃烧器和振动器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活性炭活化炉设置有导料板、旋转辊、导向板和导向辊,当活性炭落在导料板上后,由于导料板倾斜以及振动器振动,使得活性炭会处于旋转辊表面向下移动,而由于导向板位于导料板的一侧,使得活性炭移动至导料板一侧后,活性炭的一侧会与导向板表面接触,且由于导向板表面呈弧形且通过连接架连接有导向辊,从而使得活性炭的一侧会顺着导向辊以及弧形表面的导向板移动,进而使得在活性炭下落时,能够翻转方向,让活性炭的另一面朝上,使得活性炭在炉体的受热会更加均匀,避免了性炭受热不均的情况,同时该种活性炭活化炉设置有隔温腔和隔温垫,在装置使用过程中,由于隔温腔的厚度在5-8cm,且其内部是中空隔开的,使得炉体表面和炉体内壁相距较远,从而使得炉体内的温度更加难以传导至炉体表面,同时由于炉体表面固定有凸起的隔温垫,即使炉体内的温度有部分传导至炉体表面,但是由于隔温垫的存在,能够让误触炉体的工作人员会与隔温垫接触,从而使得工作人员不会被炉体烫伤,避免了炉体隔温性不足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炉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凯铭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夏凯铭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972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