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枇杷采摘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95546.3 | 申请日: | 2019-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0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夏浩;莫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D46/253 | 分类号: | A01D46/25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枇杷 采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枇杷采摘装置,包括可伸缩手杆、外壳、传送机构、驱动机构、圆锯片、导向片、网兜架、网兜,所述可伸缩手杆连接在外壳一端,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外壳顶部,所述传送机构安装在外壳内一侧,所述导向片安装在外壳内另一侧,所述圆锯片与驱动结构连接并设置在传送机构上方,所述网兜架安装在可伸缩手杆上端,所述网兜放置在网兜架之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大大提高采摘效率,有效辅助果农采摘枇杷,且亦可用于采摘其它较高有果梗的农作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实采摘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枇杷采摘装置,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营养价值很高,自古便得到广泛关注,大面积种植,然而由于该果树的特点,枇杷果实绝大部分都生长在较高的树枝上,所以传统的枇杷采摘除却高度较低之外均需人工爬到高处的树枝之上,采摘效率十分低下,劳动强度十分大,同时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枇杷的采摘也成为枇杷种植业最为棘手的问题,并且人工采摘不可避免会大面积接触到果实,损坏果肉及表皮保鲜绒毛,甚至使果肉与果梗连接处直接分离,采摘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公开一种枇杷采摘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枇杷采摘装置,包括可伸缩手杆、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传送机构、驱动机构、圆锯片、导向片、网兜架、网兜、电机固定盖,所述可伸缩手杆连接在外壳一端,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外壳顶部,所述传送机构安装在外壳内部一侧,所述导向片安装在外壳内另一侧,所述圆锯片与驱动结构连接并设置在传送机构上方,所述网兜架固定在可伸缩手杆上端,与外壳底部有间隔,所述网兜放置在网兜架之上,所述电机固定盖通过螺栓与外壳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可伸缩手杆采用旋转锁紧式伸缩杆,由外管、内管、锁紧圈组成,外管顶部开有通槽,外管顶端外壁及锁紧圈内壁有螺纹,可利用锁紧圈向内旋紧缩小外管口径,通过内管和外管间的摩擦力达到锁紧的效果,同时所述内管外壁开有卡槽,外管内壁设有与内管卡槽对应的卡子,卡槽与卡子共同构成限位机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从动齿轮带轮、主动齿轮、皮带轮、梯形皮带,均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从动齿轮带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齿数应远小于从动齿轮带轮齿数,以达到减速的目的,所述从动齿轮带轮、皮带轮通过梯形皮带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导向片采用软性材料,能受挤压变形,可随枇杷果梗的大小收缩,且长度小于外壳长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网兜架与网兜均为椭圆形设计,且长轴朝外,所述网兜架总体采用扣合式设计,在网兜架上开槽,所述网兜安装在槽口内。
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壳安装驱动机构处设有螺纹孔,所述电机固定盖通过螺栓与外壳连接,将电机固定在外壳上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壳为一体化设计,尖端开口朝外,另一端与可伸缩手杆固定连接,且外壳与可伸缩手杆的夹角应为120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套,均为电机。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旋紧式可伸缩手杆,通过手动调节手杆长度实现任意高度的采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防止管件的刮擦损伤和变形,增加装置整体稳定性。网兜架及网兜均采用椭圆形设计,便于穿过枇杷树茂盛的树叶及枝丫,网兜架采用扣合式设计且设置槽口便于网兜拆卸并增加稳定性。采用短距离传送机构便于快速采摘枇杷果实,减少果实移动距离。运用高转速圆锯片裁剪果梗可迅速将果实与果梗分离,减轻晃动程度,减少对果实与果梗连接处的损伤,最大程度上保证枇杷果实采摘质量,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本实用新型亦可用于采摘其它高度较高且有果梗的农作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枇杷采摘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955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