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舱盖的解锁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88599.2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5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啸磊;吴茂盛;仇兆峰;韩毅;单宏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银基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3/24 | 分类号: | E05B83/24;E05B79/20;E05B79/22;E05B8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舱盖 解锁 装置 车辆 | ||
1.一种前舱盖的解锁装置,设置于前舱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装置包括滑动机构(3),所述滑动机构(3)中设有拨杆(4),所述拨杆(4)对应前舱盖锁定机构(5)的一端延伸入所述前舱盖锁定机构(5)内;所述滑动机构(3)还连有一拉动机构(8),所述拉动机构(8)的自由端引至前拖车口盖(17)处;
当拉动所述拉动机构(8)的自由端带动所述滑动机构(3)移动时,所述拨杆(4)沿所述滑动机构(3)移动方向带动所述前舱盖锁定机构(5)移动至开启位置,从而解锁所述前舱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盖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4)为电控伸缩杆,所述前舱盖锁定机构(5)对应所述滑动机构(3)的一端设有缺口(7);
当所述电控伸缩杆在供电电压低于工作电压时,所述电控伸缩杆处于弹出状态且伸入所述缺口(7)内;当所述电控伸缩杆在供电电压不低于工作电压时,所述电控伸缩杆处于收缩状态且脱离所述缺口(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舱盖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机构(8)连接所述滑动机构(3)的一端设有一内滑块(11),所述内滑块(11)伸入所述滑动机构(3)的内部;
当拉动所述拉动机构(8)的所述自由端时,所述内滑块(11)由初始位置朝靠近所述滑动机构(3)的内壁方向移动,直至抵持所述滑动机构(3)的内壁,继而带动所述滑动机构(3)整体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舱盖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3)还包括控制所述电控伸缩杆的供电电路通断的微动开关(10),所述微动开关(10)设置于在所述内滑块(11)移动的路径上,并在所述内滑块(11)处于初始位置时,保持断开状态;
在所述内滑块(11)朝靠近所述滑动机构(3)的内壁方向移动时,压合所述微动开关(10),使所述电控伸缩杆的供电电路导通。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前舱盖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机构(8)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3),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3)的一端与所述内滑块(11)相抵,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3)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机构(3)的内壁相抵;
当所述拉动机构(8)的所述自由端被放开时,所述内滑块(11)被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3)推至初始位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舱盖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前舱盖锁定机构(5)固定连接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第一滑轨(2),所述滑动机构(3)置于所述第一滑轨(2)上,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滑轨(2)滑动,所述电控伸缩杆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缺口(7)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舱盖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机构(8)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4),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4)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机构(3)的外端面相抵,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4)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相抵;
当所述拉动机构(8)的所述自由端被放开时,所述滑动机构(3)被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4)推至初始位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舱盖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3)还包括供所述内滑块(11)滑动且能够控制所述电控伸缩杆的供电电路通断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包括导电区域和非导电区域,所述内滑块(11)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非导电区域;
当拉动所述拉动机构(8)的自由端带动所述内滑块(11)移动时,所述内滑块(11)由所述非导电区域进入所述导电区域,使所述电控伸缩杆的供电电路导通。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舱盖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伸缩杆的供电电路的电源为车辆内配的用于给电器元件供电的蓄电池。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前舱盖的解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银基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银基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8859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正渗透膜组件进行反渗透过程的零排放浓缩系统
- 下一篇:电机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