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电压报警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88154.4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4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升;胡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电将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65 | 分类号: | G01R19/165;H01M10/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尚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3 | 代理人: | 王利彬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 报警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低电压报警电路,包括:稳压电路,通过其稳压端输出稳定电压;报警开关电路,连接在电池电压端和地之间,在控制端接收到报警电压信号时接通并进行报警,比较电路,在电池电压高于稳压电路的稳定电压时,比较信号输出端无报警电压信号输出使得报警开关电路断开;在电池电压低于稳压电路的稳定电压时,通过比较信号输出端输出报警电压信号至报警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使得报警开关电路接通并进行报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电压报警电路简单实用,无需使用单片机,无需编写程序,完全可以通过纯硬件电子元器件实现电源低电压报警的功能,成本低廉,电路稳定,在任何需要使用到电池的产品上均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电压报警电路。
背景技术
在电池和电源产品中,很多时候需要低电量报警,以提示使用者尽快充电。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单片机等微处理器来实现低电压报警,单片机等微处理器通过读取电池电压或电量值来判断是否符合低电量报警的条件。
如果产品本身还需要有其他的自动控制功能的话,单片机等微处理器可以在低电压报警之余同时用作控制器,但是,当产品本身不需要其他的自动控制功能时,单片机等微处理器仅用来进行低电压报警的话成本就会显得比较高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电池的低电压报警,无需使用单片机,无需编写程序,通过纯硬件元器件实现低电压报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电压报警电路,包括:稳压电路,连接在被监测产品的电池电压端和地之间,通过其稳压端输出稳定电压;报警开关电路,连接在所述电池电压端和地之间,具有一控制端,在所述控制端接收到报警电压信号时接通并进行报警;比较电路,同时连接所述电池电压端和所述稳压电路的稳压端,且其比较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报警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在电池电压高于所述稳压电路的稳定电压时,所述比较信号输出端无报警电压信号输出使得所述报警开关电路断开;在电池电压低于所述稳压电路的稳定电压时,通过所述比较信号输出端输出报警电压信号至所述报警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使得所述报警开关电路接通并进行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稳压二极管,其阴极作为所述稳压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电池电压端,阳极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之间还并联有滤波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开关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发光二极管,其阳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电池电压端;第一开关管,其第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第二端接地,还具有所述控制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控制端接收到所述报警电压信号时接通使得整个报警开关电路形成通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为MOS管,其第一端为源极,其第二端为漏极,其控制端为栅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其第一端为集电极,其第二端为发射极,其控制端为基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阻为阻值可调的电阻器。
进一步地,所述比较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电压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顺次通过所述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后接地,且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的连接处作为所述比较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电压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六电阻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稳压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为PNP型三极管,其第一端为发射极,其第二端为集电极,其控制端为基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为PNP型三极管,其第一端为发射极,其第二端为集电极,其控制端为基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电将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电将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881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