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88078.7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1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洋艺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5/10;E01C5/04;B01D3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温开瑞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盐步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城市道路 排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道路下方设置有排水盲沟,道路两侧且位于道路的下方设置有蓄水池,排水盲沟与蓄水池连通,道路由若干透水砖铺设而成,透水砖和排水盲沟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细砂层、碎石层,碎石层的孔隙率小于细砂层,细砂层内设置有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的竖截面呈U字形,第一导流板的两侧板与底板之间形成钝角,第一导流板的弯折处连通有若干导流管,碎石层设置有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的竖截面呈倒U字形,第二导流板的两侧板与顶板之间形成钝角,第二导流板的侧板与蓄水池的抵接处设置有排水口,第二导流板的顶面设置有若干导流孔。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导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公告号为CN20736263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道路区和设在道路区两侧的绿化带区,道路区由若干透水砖铺设而成;道路区下方设有排水盲沟,排水盲沟的底部设有土工布层;道路区的两侧并位于道路区的下方设有蓄水池,排水盲沟与蓄水池连通。透水砖与排水盲沟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细砂层和级配碎石层,级配碎石层的孔隙率小于细砂层。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雨水从透水砖向下渗透,经过细砂层、级配碎石层最后流至排水盲沟,将道路上的雨水排走,该排水的过程中,由于细砂层、级配碎石层内没有设置导流的组件,从而导致雨水积累在细砂层、级配碎石层内时间较久,进而容易会出现堵水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解决了排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道路下方设置有排水盲沟,所述道路两侧且位于道路的下方设置有蓄水池,所述排水盲沟与蓄水池连通,所述道路由若干透水砖铺设而成,所述透水砖和排水盲沟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细砂层、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孔隙率小于细砂层,所述细砂层内设置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的竖截面呈U字形,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两侧板与底板之间形成钝角,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弯折处连通有若干导流管,所述碎石层设置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的竖截面呈倒U字形,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两侧板与顶板之间形成钝角,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侧板与蓄水池的抵接处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顶面设置有若干导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过透水砖后流至细砂层,由于细砂层内设置有第一导流板,由于第一导流板的竖截面呈U字形,其对雨水起到汇集的效果,通过连接在第一导流板分弯折处的导流管将雨水导流至碎石层处,由于碎石层内设置有第二导流板,且导流管流出的雨水直接流至第二导流板的侧板上,通过第二导流板倾斜的侧板将雨水导流至蓄水池内,该过程通过设置第一导流板、导流管、第二导流板,从而加快雨水经过细砂层、碎石层,减少雨水蓄积在细砂层、碎石层的情况;导流的过程中,当排水口的排水不够快时,通过第二导流板上的导流孔能将雨水分流至排水盲沟内,通过排水盲沟将部分的雨水排至蓄水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管朝其下方的第二导流板的侧板倾斜设置,对应所述导流管、第二导流板的侧板的倾斜方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导流管便于将细砂层内的雨水导流到碎石层上,最后通过碎石层上的第二导流板将雨水导流至蓄水池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洋艺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洋艺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880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油封
- 下一篇:一种轻小型起重机的底部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