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路管温监测装置及即热出水水路管温监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88076.8 | 申请日: | 2019-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9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卢宇凡;鲁信辉;黄鸿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32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路 监测 装置 出水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路管温监测装置及即热出水水路管温监测系统,所述水路管温监测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发电单元、蓄电单元、第一无线通信单元、水流导流片、温度传感器和叶轮;水流导流片、叶轮、发电单元、蓄电单元自壳体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布置,叶轮与发电单元连接,所述发电单元与蓄电单元电连接,温度传感器与第一无线通信单元通信连接,蓄电单元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无线通信单元电连接。所述水路管温监测装置可被安装于管道的任意位置且可自供电,提高水温监测的精确性、安装方便。所述即热出水水路管温监测系统能在热水器使用过程中对水温进行精确地监测和调控,避免出现加热操作滞后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路管温监测装置及即热出水水路管温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即热出水系统在燃气热水器的管路水温低于预设温度值时,自动对管路内的冷水进行循环加热,使用户在打开用水开关后立刻有热水出来,从而解决了用户使用热水前需要放掉管路内一部分冷水的痛点问题。然而,现有的即热出水系统利用设置于燃气热水器壳体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来对管路内的水温进行监测,并基于上述监测到的水温值来调控燃气热水器的加热启停操作,但由于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距离用户用水点较远,其不能准确地对用水点处的水温进行采集,因此存在加热操作滞后的问题,无法全面满足用户对热水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路管温监测装置,该装置被安装于循环管道的任意位置时,能有效地对热水器循环管道内的水温进行精确监测。
所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路管温监测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发电单元、蓄电单元、第一无线通信单元、水流导流片温度传感器和叶轮;
壳体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水流导流片、叶轮、发电单元自进水端至出水端依次布置,所述叶轮与所述发电单元连接,所述发电单元与所述蓄电单元电连接,设于出水端的温度传感器与第一无线通信单元通信连接,所述蓄电单元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第一无线通信单元电连接。
上述水路管温监测装置,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被安装于水管的任意位置,安装方便,且能够适用于不同热水器系统之中,使用范围较广。该管温监测装置的发电单元利用管道中水流转子发电的原理来将水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至蓄电单元,蓄电单元内的电能用于为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供电,实现了该装置运行的自主供电,无需外接市电电源即可实现使用过程的自供电,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便利性。当所述水路管温监测装置被安装于最远用水龙头的热水端管道时,其中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的采集用水点处的实际水温,避免出现常规技术手段下因温度传感器设于热水器内部导致用水点处水温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实现了对管道内水温的精确化监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设有水管连接头。方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该水路管温监测装置安装于管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单元、蓄电单元、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外壁均由防水材料封装。防止水进入影响各单元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热出水水路管温监测系统,其能在用户使用热水器的过程中对循环管道内的水温进行精确地监测,从而实现对热水器加热操作的准确性调控,避免出现加热操作滞后的情况。
所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即热出水水路管温监测系统,包括:热水器、用水龙头、冷水管、热水管、即热出水功能触发单元及上述水路管温监测装置;
所述热水器包括进水口、出水口、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加热单元、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加热单元、第二无线通信单元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880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