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合北斗的智能轨道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87281.2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53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刘小凯;徐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讯腾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9/08 | 分类号: | B61K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方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9 | 代理人: | 贾耀梅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北斗 智能 轨道 检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检测技术,提供一种结合北斗的智能轨道检测系统,克服现有轨道检测仪与差分定位设备结合缺陷,适应现实需要。包括轨道检测仪,所述轨道检测仪设置在铁轨上沿铁轨持续移动,还包括北斗定位设备和北斗差分基站,所述北斗定位设备设置在所述轨道检测仪顶部,所述北斗差分基站设置在所述铁轨旁。本实用新型为精调作业的高效性提供数据基础,同时可节省作业人员,降低企业成本,尤其适用于轨道检测领域,具有较高的商业前景。
本发明是要求由申请人提出的,申请日为2019年01月29日,申请号为2019201596424,名称为“一种结合北斗的智能轨道检测系统”的国内申请的优先权。以上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整体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结合北斗的智能轨道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高铁轨道已经由大规模建设期逐渐进入大规模运营期。高速铁路对于轨道静态几何状态的要求极高,轨道的高低起伏、两轨间的间距以及轨道板的变形、下沉等,对于高速铁路的运行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运维作业全部在天窗期(凌晨0-4点),给运维工作的高效带来巨大的障碍,铁路运维部门需要在检测结果精确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保障国计民生安全。
授权公告号为CN101922133A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轨道参数高效测量的智能轨道检测仪”,在智能轨道检测车上安装自动调平台,自动调平台上架设全站仪,能实现动态跟踪高效测量,且检测车上安装有倾角传感器微调平台,以及两端的双测量轮,测量轮弹性接触导轨,不易磨损,大大提高测量精度”(说明书第4段),该申请的说明书着重描述了“利用微调平台可以在标准检定器上精确标定倾角传感器的0点和校准其X及Y轴方向来精确标定智能轨道检测仪,达到整车的总体精度要求”,然而该检测仪系统存在应用问题:由于无法获得实时定位结果,在后期轨道精调作业中,作业员并不能快速寻找关键形变点精确匹配;无法对具体定位的位置进行匹配精调。
现有技术中,差分定位也叫差分GPS技术,即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已知精密坐标,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由基准站实时将这一数据发送出去。用户接收机在进行GPS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发出的改正数,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在已知坐标的点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称为基准站),利用已知坐标和卫星星历计算出观测值的校正值,并通过无线电设备(称数据链)将校正值发送给运动中的GPS接收机(称为流动站),流动站应用接收到的校正值对自己的GPS观测值进行改正,以消除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大气电离层和对流层折射误差的影响。
简单将差分定位技术与智能轨道检测技术结合可以获得轨道几何状态的时间离散型的实时定位,但不利于对连续轨道复杂形状的定位。同时在进行中高速轨道检测时差分定位设备易受到运动振动、运动环境影响,造成实时定位误差变化不可预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轨道检测仪与差分定位设备结合缺陷,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合北斗的智能轨道检测系统,能够实时获得定位结果,满足位置匹配功能。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结合北斗的智能轨道检测系统,包括轨道检测仪,所述轨道检测仪设置在铁轨上沿铁轨持续移动,还包括北斗定位设备和北斗差分基站,所述北斗定位设备设置在所述轨道检测仪顶部,所述北斗差分基站设置在所述铁轨旁。
优选地,包括两个北斗定位设备和一个高差支撑臂,在所述轨道检测仪靠近一侧铁轨的顶部设置高差支撑臂,所述高差支撑臂的两端形成固定高差,所述高差支撑臂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所述北斗定位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讯腾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讯腾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87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落地式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变压吸附干燥机制氮制氧机的进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