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沉流式滤筒除尘器的进风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86913.3 | 申请日: | 2019-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74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帅;刘树强;吕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创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B01D46/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流式滤筒 除尘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流式滤筒除尘器的进风结构,包括进风口、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及风道,所述进风口位于除尘器本体上方一侧,所述进风口下方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旁边从上至下设置有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第二箱体内设置有侧装式滤筒,所述第二箱体与风道交界处从第二箱体向风道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靠近风道一侧设置有挡边,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上均设置有直径相同的圆孔,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上的圆孔相错分布。本实用新型有效保护了滤筒,延长了滤筒使用寿命,降低了运行成本,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沉流式滤筒除尘器的进风结构。
背景技术
除尘器是把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设备。除尘器的性能用可处理的气体量、气体通过除尘器时的阻力损失和除尘效率来表达。同时,除尘器的价格、运行和维护费用、使用寿命长短和操作管理的难易也是考虑其性能的重要因素。
沉流式滤筒除尘器利用了粉尘重力沉降的特性,主机箱体设计为沉流式模块化结构。其内部所有零部件严格按气流运动力学原理进行设计、测验,使除尘设备在保证处理相应风量的前提下,保证运行阻力最小,因此沉流式滤筒除尘器具有广泛运用。在对磨损性较强的粉尘除尘过程中,此类粉尘冲击速度过快,粒度较大,对滤筒的损害较大,甚至有击穿滤筒的威胁,大大降低了滤筒的使用寿命,增加运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沉流式滤筒除尘器的进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沉流式滤筒除尘器的进风结构,包括进风口、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及风道,所述进风口位于除尘器本体上方一侧,所述进风口下方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旁边从上至下设置有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第二箱体内设置有侧装式滤筒,所述第二箱体与风道交界处从第二箱体向风道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靠近风道一侧设置有挡边,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上均设置有直径相同的圆孔,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上的圆孔相错分布。
上述的一种沉流式滤筒除尘器的进风结构,所述侧装式滤筒与第一导流板相隔距离为5~10cm。
上述的一种沉流式滤筒除尘器的进风结构,所述挡边的长度为风道宽度的一半,所述挡边之间的距离比侧装式滤筒的高度大3~4cm,所述挡边的数量比侧装式滤筒行数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导流板,气流到达滤筒前冲击速度减慢,且由于三个导流板的圆孔相错分布,增加了粉尘与导流板的碰撞次数,粉尘粒径减小,有效保护滤筒,延长滤筒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流板圆孔分布示意图。
图中1.进风口,2.除尘器本体,3.出风口,4.侧装式滤筒,5.第二箱体,6.第一导流板,7.挡边,8.第二导流板,9.第三导流板,10.风道,11.第一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创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创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869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衣架
- 下一篇:一种土工膜生产过程中的焊接边冷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