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引发剂上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85679.2 | 申请日: | 2019-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46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力华;彭新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核北研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4/00 | 分类号: | B01J4/00;B01J4/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反应 引发 剂上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引发剂上料装置,包括反应釜,反应釜上设有用于存储引发剂的存储罐,存储罐与反应釜之间连接有双头蠕动泵,双头蠕动泵包括壳体,壳体内沿水平方向设有电机,电机上直接连接有转动板,壳体内设置有输液管,输液管的输入管口以及输出管口设置于壳体外,输液管位于壳体内部分绕成圆弧状设置,转动板上沿水平方向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上沿转动杆的径向方向连接有若干个可拆卸且等间距设置的压杆,压杆远离转动杆一端连接有与输液管表面抵接的卡杆,转动杆与压杆之间设有用于调整压杆位置的调整机构。其具有方便更换调整蠕动泵的输送精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头蠕动泵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引发剂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一定粘稠度的、具有固态不溶物的、或不适宜在传输过程中受剪切力的浆液混合物的泵送,通常采用蠕动泵作为泵送装置进行泵送,通常的蠕动泵以压板、压辊挤压软管管体,使软管管体发生可恢复的弹性形变,形成真空区抽吸浆液。
目前一种授权公告号为CN208763858U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挤压式蠕动泵,其壳体设置有固定软管的固定装置;软管的输入、输出流路设置于壳体外,中部局部设置于壳体内并形成圆弧状流路;蠕动泵主体包括经动力装置驱动旋转的旋转板,多个挤压辊自如地轴支承于该旋转板,经旋转板转动带动挤压辊向圆弧状流路施力,使圆弧状流路次第交替地发生互为垂向受力方向的弹性形变;各挤压辊呈的支承轴设置于旋转板上,并相对于支承轴自如地旋转;动力装置驱动旋转板正/反向旋转使软管内流体自软管设定的输入流路进入,经圆弧状流路向输出流路排出。
上述先有技术存在下列不足:蠕动泵就是在两个挤压辊之间的一段泵管形成“枕”形流体,“枕”的体积取决于泵管的内径和转子的几何特征,流量取决于泵头的转速与“枕”的尺寸、转子每转一圈产生的“枕”的个数这三项参数之乘积。在当需要调整蠕动泵的输送精度即流量时,就需要将整个装置进行拆卸更换才能够实现,十分不便且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引发剂上料装置,其具有方便更换调整蠕动泵的输送精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引发剂上料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设有用于存储引发剂的存储罐,所述存储罐与反应釜之间连接有双头蠕动泵,所述双头蠕动泵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沿水平方向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直接连接有转动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输入管口以及输出管口设置于壳体外,所述输液管位于壳体内部分绕成圆弧状设置,所述转动板上沿水平方向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沿转动杆的径向方向连接有若干个可拆卸且等间距设置的压杆,所述压杆远离转动杆一端连接有与输液管表面抵接的卡杆,所述转动杆与压杆之间设有用于调整压杆位置的调整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粘度较大的液体进行输送时,在当转动杆转动时,会带动压杆绕着转动杆的转动,使得压杆挤压输送管,将输送管内的液体向外输送。同时在需要对液体输送的输送精度即流量进行调整时,操作者实用调整机构将压杆在转动盘上的位置进行调整,调整后增加一根或若干根压杆,调整压杆的数量,进而改变了压杆与压杆之间的间距,就相当与调整了“枕”的尺寸,进而就调整了输送的精度和流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压杆后端的卡环,所述转动杆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卡环套设在转动杆上,所述转动杆上螺纹连接有端盖,若干所述压杆上沿垂直于转动板的上表面方向开设有导向杆,所述转动板上开设有若干与导向杆配合的配合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更换或增加压杆时,操作者先将端盖旋开,然后压杆向上拔出,使得压杆上的导向杆与配合槽脱离,然后再调整好位置后,将卡环与螺纹杆配合,配合后将导向杆插入另一配合槽内,然后操作者再将另外的压杆插入到所需要的位置,最后操作者旋上端盖,将若干个压杆进行压紧,保证在工作时不会脱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核北研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核北研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856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