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氧窑炉的烟气排放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85077.7 | 申请日: | 2019-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57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彭寿;孙继臣;秦龙龙;贾树强;谢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18/16 | 分类号: | C03B18/16;C03B5/16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 地址: | 23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氧窑炉 烟气 排放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氧窑炉的烟气排放装置,它包括窑炉的前山墙(1),其特征在于:在前山墙(1)与烟囱(2)之间架设有烟道(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少了现有全氧窑炉的耐火砖消耗量,而且对窑炉的温度制度和窑压控制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浮法玻璃制造技术领域,涉及浮法玻璃窑炉烟气排放技术,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全氧窑炉的烟气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窑炉是浮法玻璃生产关键设备,如图1所示传统的玻璃窑炉主要由熔化部、澄清部、卡脖、冷却部、蓄热室、烟道组成。其中烟道主要由分支烟道1和总烟道2以及烟囱3构成,而全氧窑炉由于没有蓄热室烟气量很小,一般在全氧窑炉两侧的烧枪之间设计成两个垂直分布的分支烟道1向下汇合到总烟道2。
窑炉内的烟气是通过两侧的垂直分布的分支烟道1进入总烟道2,最后再通过总烟道2进入烟囱3而后排出去。
这种现有的烟道设置在窑炉生产运行过程中会影响到窑压的控制,也影响窑炉烧枪在两侧胸墙的排列,从而造成窑炉的温度制度不合理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氧窑炉的烟气排放装置。
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氧窑炉的烟气排放装置,它包括窑炉的前山墙,在山墙顶部覆盖有窑炉大碹,在前山墙上设有投料口,其特征在于:在窑炉大碹与投料口之间的前山墙与烟囱之间架设有对应配合的烟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在所述的烟道下方设有钢构支架。
实用新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在现有窑炉上直接改造,拆除了现有窑炉两侧的垂直分布的分支烟道,不仅节约了两侧垂直分布的分支烟道使用的耐火砖,而且也避免了烟道对现有窑炉烧枪两侧胸墙的排列的影响,对窑炉的温度制度和窑炉压力的控制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述,一种全氧窑炉的烟气排放装置,它包括窑炉的前山墙1,在山墙1顶部覆盖有窑炉大碹4,在前山墙1的中下部设有两个投料口5。
在窑炉大碹4下方,投料口5上方的前山墙1上连通有烟道3,所述的烟道3使用耐火砖垒砌而成,所述烟道3的中轴线与前山墙1的墙面相互垂直,其一端与前山墙1的窑炉内部连通,另一端与烟囱2连通。
在烟道3下方设有与其形成支撑配合的钢构支架6。所述的钢构支架6包括两组竖直分布的支撑腿6a,在每根支撑腿6a均焊接有平铺在地面上的支撑板6b。在每组支撑腿6a均焊接有沿烟道3长度方向分布的托梁6c,所述托梁6c顶部与烟道3底部接触,使得支撑腿6a与托梁6c对烟道3形成支撑配合。在烟道3的外壁上卡接有一组沿烟道3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卡箍6d,所述卡箍6d为槽形,其两端封闭与不同的托梁6c焊接固定。
通过上述设有使得窑炉内部烟气,直接从烟道3进入烟囱2,有效的提升力排烟效率,而且也避免了垂直分布的分支烟道对现有窑炉烧枪两侧胸墙的排列的影响,有效的提升了对窑炉的温度制度和窑炉压力的控制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850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