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便于拼接的墙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81575.4 | 申请日: | 2019-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78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勤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82 | 分类号: | E04B2/82;E04C2/34;E04B1/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晋圣智 |
| 地址: | 330001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装配式 建筑 便于 拼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便于拼接的墙板,卡槽的上面连接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中间安装有轴承,第一防火板的两侧留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固定在一端,第一螺母与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在另一端,第一防火板的底部铰接有对角线,第一防火板的表面粘贴有防滑垫和防尘贴,轴承连接有第四伸缩杆,第四伸缩杆上面伸缩连接有第三伸缩杆,整体的墙板是由第一防火板,防水板,第二防火板一共三层密度板组成的。本实用新型已解决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便于拼接的墙板不能够更好的进行防水和防火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拼接的墙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便于拼接的墙板。
背景技术
我国未来的住宅的发展趋势是:淘汰二次结构工程,向非砌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发展,从而达到低碳节能实现绿色工程的目的。目前混凝土剪力墙建筑结构,一般采用现场支模板、绑扎钢筋、现场浇筑混凝土的传统施工方式,传统预制混凝土墙板安装后需要在墙板上布置室内电气用线和设置电器开关槽,把管线直接设置在墙上会产生后续装修需加大装修材量。这些室内布置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还要进行大量的保温隔热层、内外装修、管线安装等繁琐工作,不利于环保和节能,建设场地不宜清洁,施工造成严重扰民等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便于拼接的墙板,已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不环保、节能和防水防火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便于拼接的墙板,包括第一防火板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防火板背面的防水板,所述防水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之间,所述防水板的中间空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中间留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上面连接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中间安装有轴承,所述第一防火板的两侧留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固定在一端,所述第一螺母与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在另一端,所述第一防火板的底部铰接有对角线,所述第一防火板的表面粘贴有防滑垫和防尘贴,所述轴承连接有第四伸缩杆,所述第四伸缩杆上面伸缩连接有第三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防尘贴分别粘贴在所述第一防火板和所述第二防火板的表面,一面有十二组,所述防滑垫分别固定粘贴在所述第一防火板和所述第二防火板的表面,一面一组。
优选的,所述防水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防火板和所述第二防火板之间,所述防水板的两端有切口和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通过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第一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柱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上端通过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一弹簧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下端通过所述第二伸缩杆和第二弹簧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在所述卡槽里面相对稳固。
优选的,所述第三伸缩杆里面设置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上面连接有第三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第四伸缩杆里面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伸缩杆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便于拼接的墙板,第一防火板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一防火板背面的防水板,防水板固定连接在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之间,防水板的中间空置有防护板,防护板中间留有卡槽,卡槽的上面连接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中间安装有轴承,这样足以保证伸缩装置的稳定性,然后在轴承上面安装一个伸缩杆连接另一块墙板的伸缩装置的固定块上面,这样两块墙板在拼接的时候通过中间的伸缩杆,可以保证拼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勤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勤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815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