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内科病人针灸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80982.3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61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卿常雯;唐欣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卿常雯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常德宏康亿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9 | 代理人: | 田雪姣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内科 病人 针灸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病人针灸辅助装置。所述神经内科病人针灸辅助装置包括:圆柱状壳体,所述圆柱状壳体的底部外表面开设有外螺纹;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连接于圆柱状壳体内;针灸针放置机构,所述针灸针放置机构与推动机构连接,且针灸针放置机构包括螺纹连接头、放置筒、铜板和电磁铁,所述圆柱状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与插槽相互连通的开口,开口内滑动连接有铜板,铜板的上表面与推动机构连接,且铜板的下方设有下端开口的放置筒,放置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头,螺纹连接头螺纹连接在铜板下表面开设的螺纹孔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内科病人针灸辅助装置具有针灸针的安装与分离十分方便快捷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病人针灸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
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过程中,针灸是常用的手段,由于针灸针的尺寸较小,一般借助针灸辅助装置进行对患者针灸。
参阅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7429381U,公开了一种针灸辅助装置,其完成施针后,拉动挡块,挡块通过弹性绳拉动移动板移动使通孔内空间增大,反向旋转把手使针灸针的顶部与推头脱离,并向上移动针灸辅助器,使针灸辅助器与针灸针分离,由上可知,其施针后针灸针与辅助装置的分离步骤比较繁琐,从而影响装置的实用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神经内科病人针灸辅助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灸针的安装与分离十分方便快捷的神经内科病人针灸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内科病人针灸辅助装置包括:圆柱状壳体,所述圆柱状壳体的底部外表面开设有外螺纹;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连接于圆柱状壳体内;针灸针放置机构,所述针灸针放置机构与推动机构连接,且针灸针放置机构包括螺纹连接头、放置筒、铜板和电磁铁,所述圆柱状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与插槽相互连通的开口,开口内滑动连接有铜板,铜板的上表面与推动机构连接,且铜板的下方设有下端开口的放置筒,放置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头,螺纹连接头螺纹连接在铜板下表面开设的螺纹孔内,且放置筒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支撑腿机构,所述支撑腿机构与圆柱状壳体连接;针灸针,所述针灸针通过电磁铁吸附在放置筒内。
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按压开关、顶板、推杆、插槽、侧板和弹簧,所述圆柱状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槽,插槽内滑动连接有推杆,推杆的下端与铜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推杆的上端延伸到圆柱状壳体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的上表面连接有按压开关;所述圆柱状壳体内开设有与插槽相互连通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侧板,侧板的下表面通过弹簧与滑槽的下端内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机构包括内螺纹套筒和支撑腿,所述内螺纹套筒通过外螺纹与圆柱状壳体的外表面螺纹连接,且内螺纹套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呈圆周排列的支撑腿。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机构还包括吸盘,其中支撑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盘。
优选的,所述圆柱状壳体的外表面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按压开关和电磁铁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柱状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内科病人针灸辅助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卿常雯,未经卿常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809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喷涂及固化涂层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于湿化的气切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