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眼科多模态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80505.7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70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庞杰;刘炯;袁进;柳大虎;王寒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六六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18 | 分类号: | A61B3/18;A61B3/10;A61B3/12;A61B3/135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张祥 |
地址: | 21500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科 多模态 成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科多模态成像装置,装置包括可移动升降台、安装在可移动升降台上用于定位被检测者头部的可调节高度的头架和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眼球图像的光学成像部分、用于控制光学成像的控制工作台,光学成像部分包括用于采集裂隙灯图像的裂隙灯显微镜、安装在裂隙灯显微镜上用于扫描眼球的OCT样本臂、用以获取眼球表面微血管图像的眼微血管成像装置。本实用新型基于裂隙灯显微镜,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与设计将眼科OCT成像、眼微血管成像功能集成在一套装置上,可在一套设备上得到不同维度、分辨率、灵敏度和检测深度的综合图像信息,从各个侧面提供反映眼内特定组织的医学图像,用以描述并建立起多层面相互补充的诊断信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科多模态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眼科疾病已成为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眼病的早期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尤其对于诸如糖尿病眼病此类致盲性眼病,早期的正确诊断更为必要。无论是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之后到医院的眼科检查,或是视力已有损害而进行的门诊,都要进行眼前段检查和眼底检查,以及必要的功能性检查。通过不同的检测手段获得相互补充的眼内特定组织的医学图像,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的重要依据。
目前,眼前段检查最广泛使用的仪器为裂隙灯显微镜,其可以对眼前段组织进行观察和二维成像,容易定位到病变部位,但无法对眼底结构进行精准成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它利用弱相干光干涉仪的基本原理,检测生物组织不同深度层面对入射弱相干光的背向反射或几次散射信号,通过扫描,可得到生物组织二维或三维结构图像。其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穿透深度,可实现眼前段和眼后段的成像,正在被临床推广使用。但OCT成像范围较小,不易单独进行病变组织定位。这些检查设备以结构成像为主,缺少功能成像,而针对眼微血管功能评估的造影技术为侵入性检查,检查较为耗时。
上述裂隙灯显微镜、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及造影检查多是独立设备,检查过程不连贯,要想获得多种模态下的图像需要在不同的设备上逐次检查,操作过程复杂,耗时过长。眼科检查设备和技术的瓶颈是造成眼科疾病的早期诊断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中国专利CN202223210 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OCT成像系统,可以实现裂隙灯和OCT的同时成像。但该技术无法提供微血管图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眼病这类微血管病变无法提供足够的诊断依据,无论从结构性成像和功能性成像方面,上述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眼微血管成像与数码裂隙灯成像三种功能为一体的眼科多模态成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眼科多模态成像装置,包括可移动升降台、安装在所述可移动升降台上用于定位被检测者头部的可调节高度的头架和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眼球图像的光学成像部分、用于控制光学成像的控制工作台,所述光学成像部分包括用于采集裂隙灯图像的下光源型裂隙灯显微镜、安装在裂隙灯显微镜上用于扫描眼球的OCT样本臂、用以获取眼球表面微血管图像的眼微血管成像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六六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六六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805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