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验科采尿检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79909.4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0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胡阳;潘建文;夏亚兰;乔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G01N1/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卢玲 |
地址: | 558004 贵州省黔南布***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验 尿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检验科采尿检验装置,包括采集管,所述采集管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左侧的内部活动套接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在采集管的左上角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采集管的左侧设置的固定夹,使使用者可以通过紧固螺母与连接杆将采集管固定在小便池上,避免了需要使用者手持采集管进行尿液收集,进而避免了使用者在收集尿液的过程中由于身体抖动导致尿液洒溅现象的发生,不仅大大降低了采尿的操作困难,而且提升了卫生程度,并且遇到特殊病人也能使病人独自操作进行采尿,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检验科采尿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尿液检查是一种对尿液成分进行测定的检测方式,尿液检查对于临床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在尿液的采集检验过程中,做好对尿液的密封和洁净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有检验科采尿检验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者手持采尿装置对准容器口进行收集,但收集的过程中使用者身体很容易发生抖动,使尿液洒溅,不仅操作困难,而且卫生程度差,并且当遇到特殊病人无法独自操作进行采尿时,会导致病人无法进行后续检测,大大降低了装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在对尿液进行收集检验时,大多数操作方式是在空气中对尿液进行转移,导致尿液多次与空气接触,从而增加了尿液受到污染的几率,降低了检验的准确性,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检验科采尿检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验科采尿检验装置,具备使用简单卫生、防止污染和实用性高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验科采尿检验装置,包括采集管,所述采集管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左侧的内部活动套接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在采集管的左上角上,所述采集管左侧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右端固定套接有垫片,且连接柱上活动套接有位于垫片左侧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左侧设有另一个与连接柱活动套接的垫片,所述连接柱的左端活动套接有位于垫片左侧的紧固螺母,所述活动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部设有可塑杆,且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夹上,所述采集管左侧的底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放置有检验管,所述检验管的中部固定套接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中部,所述采集管左侧的中部开设有出液口,且采集管左侧的中部开设有位于出液口左侧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固定套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放置在检验管顶端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长度值与活动盖板左侧的长度值相等,且活动盖板的右端设有位于采集管右侧的竖直板,所述采集管顶端的开口为倾斜状。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可塑杆的长度值相等,且可塑杆的直径值为连接杆的直径值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形状为J型,所述固定座的底端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与检验管的底端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出液口为漏斗状,且出液口位于采集管右侧的开口大小大于出液口位于固定槽一侧的开口大小。
优选的,所述连接槽与排液管的直径值相等,且排液管为弯头状。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采集管的左侧设置的固定夹,使使用者可以通过紧固螺母与连接杆将采集管固定在小便池上,避免了需要使用者手持采集管进行尿液收集,进而避免了使用者在收集尿液的过程中由于身体抖动导致尿液洒溅现象的发生,不仅大大降低了采尿的操作困难,而且提升了卫生程度,并且遇到特殊病人也能使病人独自操作进行采尿,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799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