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降解沉水植物种植框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78953.3 | 申请日: | 2019-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97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 发明(设计)人: | 侯雪成;王志彬;卢海元;武锁林;王文佳;左自健;石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绿景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C02F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杨金贤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植物 种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降解沉水植物种植框,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可以包括固定支架、限位支架和镂空种植盒,所述固定支架内设置有多个种植区域,用于放置所述镂空种植盒,所述镂空种植盒通过所述限位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镂空种植盒的顶部设置有植物种植口。本实用新型在不采取降水措施的前提下进行水下沉水植物的种植,并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科学的植株间距和提高沉水植物种植的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降解沉水植物种植框。
背景技术
沉水植物作为水生态系统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具有吸附和净化水体污染物、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为微生物提供栖息环境等重要作用,并且沉水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水体中氧气的一项重要来源。
在水体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恢复水体沉水植物系统。目前,沉水植物的种植多采用对较深水体进行降水后种植或抛投种植。降水作业种植沉水植物需排除大部分水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不适宜在缺水地区或水体面积较大的区域进行;抛投种植沉水植物可以避免降水作业问题,但是抛投过程受水流和水深的影响,难以做到种植位置的准确和种植密度、植株间距的规范,并且,植物的成活率也难以保证。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非降水作业进行沉水植物种植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解沉水植物种植框,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不采取降水措施的前提下进行水下沉水植物的种植,并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科学的植株间距和提高沉水植物种植的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降解沉水植物种植框,包括固定支架、限位支架和镂空种植盒,所述固定支架内设置有多个种植区域,用于放置所述镂空种植盒,所述镂空种植盒通过所述限位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镂空种植盒的顶部设置有植物种植口。
优选的,所述镂空种植盒为球形,所述镂空种植盒上均匀开设有镂空孔洞。
优选的,所述镂空种植盒镂空面积达到80%以上。
优选的,所述镂空种植盒内填充沉水植物基质。
优选的,所述卡扣设置有多个;所述种植区域采用阵列状或蜂窝状排布,每个所述种植区域内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镂空种植盒。
优选的,所述镂空种植盒包括对称设置的种植盒上部和种植盒下部,所述固定支架设置有两个;所述种植盒上部通过限位支架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支架连接,形成上网片;所述种植盒下部通过限位支架与另一个所述固定支架连接,形成下网片;两个所述固定支架通过卡扣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扣包括相配合的子扣和母扣,所述子扣和母扣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上网片和所述下网片采用环保可降解材料制成。
优选的,每个所述镂空种植盒上至少连接有三个限位支架。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降解沉水植物种植框,利用固定支架、限位支架、镂空种植盒组成的一体化模块结构,便捷地满足了沉水植物种植过程中对种植密度和植株间距的要求,并且种植框可以在水体不降水的高水位状态下抛投布置,避免了施工降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装置采用环保可降解材料,投入水体后逐渐在底泥内分解为碳水化合物,并为植物所利用,对水体生环境不造成污染、提高沉水植物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绿景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绿景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789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