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机锚板基础二次灌浆预留模板支护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78582.9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85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攸俊虎;危成仁;刘权山;陈江波;武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5/04 | 分类号: | E04G15/04;E02D2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张学元 |
地址: | 030021 山西省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机 基础 二次 灌浆 预留 模板 支护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风机锚板基础二次灌浆预留模板支护。由内侧板、外侧板、龙骨和隔离层组成;所述外侧板设置在外侧,内侧板设置在内侧;其中外侧板和内侧板底部向下凸出设置,用于在进行一次浇灌时形成二次灌浆缝隙;龙骨横跨内侧板和外侧板焊接在二者上部;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次灌浆完成后再通过剔凿来实现二次灌浆间隙,费时费力,容易造成锚板损坏,且安装拆卸更加方便,制作成本更低,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风机锚板基础二次灌浆预留模板支护。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风机锚板基础二次灌浆方法,大多是直接将混凝土浇灌至与上锚板底部相平位置,然后待混凝土凝固后,再根据二次灌浆需要用电锆剔凿出二次灌浆间隙,再进行二次灌浆。整个施工过程费时费力,因为浇灌混凝土基本都使用的C40混凝土,剔凿难度非常大,并且在剔凿过程中还极易对建筑主体以及锚板形成破坏,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能够有效解决的方法及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风机锚板基础二次灌浆预留模板支护,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机锚板基础二次灌浆在一次灌浆完成后需要剔凿二次灌浆间隙,费时费力,且容易破坏锚板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所述风机锚板基础二次灌浆预留模板支护由内侧板、外侧板、龙骨和隔离层组成;所述外侧板设置在外侧,内侧板设置在内侧;其中外侧板和内侧板底部向下凸出设置,用于在进行一次浇灌时形成二次灌浆缝隙;龙骨横跨内侧板和外侧板焊接在二者上部;隔离层包裹在内侧板和外侧板外部,用于在一次灌浆完成后将风机锚板基础二次灌浆预留模板支护与混凝土进行分离;其中内侧板和外侧板均为弧形,至少为2组构成圆形结构。
进一步的,内侧板和外侧板均为弧形,由3组组成圆形结构。
进一步的,内侧板和外侧板底部为倒立的直角梯形。
进一步的,内侧板和外侧板为U型。
进一步的,内侧板组成的圆型结构可以套接在上锚板外部。
进一步的,隔离层为彩条布。
本申请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内侧板与外侧板双层弧形结构的设计,以及内侧板与外侧板底部向下凸出设置,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在一次灌浆主体上形成双层二次灌浆缝隙,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次灌浆完成后,再通过剔凿来实现二次灌浆间隙,费时费力,容易损坏锚板的技术问题;通过至少两块的弧形设计,从而在使用时更加方便,高效;整体结构更加简单,制作成本更低,实用性更好,拆卸更加方便;隔离层的设计使其在完成灌浆后,风机锚板基础二次灌浆预留模板支护与混凝土的分离更加容易,有效防止在风机锚板基础二次灌浆预留模板支护拆卸过程中造成混凝土主体部分损坏;内侧板组成的圆可以套接在上锚板外部使其安装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用效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内侧板;2、外侧板;3、龙骨;4、彩条布;5、风机结构本体;6、锚栓;7、上锚板;8、内部二次灌浆缝隙;9、外部二次灌浆缝隙;10、回填地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785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