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拖拉机油底壳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73003.1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22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坤;刘楠;黄幼林;唐家禧;刘沿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孙彦斌;贾慧娜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拉 机油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拖拉机油底壳连接结构,该拖拉机油底壳连接结构包括:发动机机体、油底壳和连接板,其中连接板设置在油底壳的前端,用于将油底壳与拖拉机的前桥相连接;其中,连接板包括相互连接且对称布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对称地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带有沉孔,连接板通过多个第一螺栓与油底壳的前端相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分别对称地设置有一个螺纹孔和多个定位销孔,连接板通过多个定位销定位,并通过第二螺栓与拖拉机的前桥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拖拉机油底壳连接结构通用性强,实现了不同拖拉机底盘的切换,只需更换连接板,无需重新设计油底壳,节约了发动机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柴油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拖拉机油底壳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大功率拖拉机在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内的大型拖拉机多采用无机架式结构,拖拉机和柴油机的连接主要是通过油底壳前端、齿轮室两侧挂耳与拖拉机的前桥进行连接,另一侧通过固定在机体和油底壳上的飞轮壳与变速箱进行连接。由于国内拖拉机底盘样式众多,油底壳前端和拖拉机前桥连接接口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设计不同接口的油底壳,而拖拉机属于铸造油底壳,开模费用大,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拖拉机油底壳连接结构,其能够用于不同的拖拉机底盘,增加了适配性,节约发动机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拖拉机油底壳连接结构,该拖拉机油底壳连接结构包括:发动机机体、油底壳和连接板,其中连接板设置在油底壳的前端,用于将油底壳与拖拉机的前桥相连接;其中,连接板包括相互连接且对称布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对称地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带有沉孔,连接板通过多个第一螺栓与油底壳的前端相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分别对称地设置有一个螺纹孔和多个定位销孔,连接板通过多个定位销定位,并通过第二螺栓与拖拉机的前桥相连接。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两个加强肋板相连接。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分别对称地设置有四个通孔,每个通孔的直径为21mm,并且每个沉孔的直径为32mm。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分别对称地设置有三个定位销孔。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销孔的直径为30mm。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的螺纹孔之间的距离与前桥上相应的安装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拖拉机油底壳连接结构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设计有连接板,该连接板同时与油底壳和拖拉机的前桥进行连接,提高了油底壳的通用型,减少了油底壳的设计数量,从而实现了不同拖拉机底盘的切换,只需更换连接板,无需重新设计油底壳,节约了发动机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拖拉机油底壳连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拖拉机油底壳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发动机机体,12-齿轮室,13-右支架,2-油底壳,3-连接板,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33-通孔,34-螺纹孔,35-定位销孔,36-加强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730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脉搏模拟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