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管中气泡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66067.9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3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汪静;谭洁;王娟;刘明林;李冬瑜;廖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36 | 分类号: | A61M5/36;A61M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6180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气泡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输液管中气泡处理装置,包括穿刺针头、第一输液管、滴定管、第二输液管、注射针头依次连接,第一输液管呈锥形管设置,且其内径小的一端与穿刺针头连接,滴定管的上端面设有可开闭的排气口。本实用新型具有先除去药液中的溶解的气体、避免大量气体进入人体血管、改善气泡引起的危害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液管中气泡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项护理活动,整个医疗过程中是个小问题,忽略它的话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临床中,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输液管中会时常产生气泡,气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例如:环境温差、药物特性、管路缺陷以及操作不当等等。如果气泡通过输液管进入患者静脉血管中可造成气塞而危及生命,所以严禁空气从静脉输注途径进入静脉当中。
医护人员将气泡处理完毕后,再继续输液。智能输液泵的检测可有效防止空气进入静脉中,但是在排除气泡上却无能为力,输液管中气泡带来不便依旧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管中气泡处理装置,其先除去药液中的溶解的气体,避免大量气体进入人体血管,改善气泡引起的危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输液管中气泡处理装置,包括穿刺针头、第一输液管、滴定管、第二输液管、注射针头依次连接,第一输液管呈锥形管设置,且其内径小的一端与穿刺针头连接,滴定管的上端面设有可开闭的排气口。
进一步地,第二输液管呈锥形管设置,且其内径小的一端与滴定管连接,其内径大的一端与注射针头连接。
进一步地,滴定管中靠近注射针头的一端内设有空气过滤网。
进一步地,空气过滤网呈树枝状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输液管沿外壁环设有套筒,套筒内壁设有可沿径向移动的夹合部,套筒配置为可沿第二输液管运动。
进一步地,夹合部包括两个滚轮沿水平方向分别设置于套筒内侧的相对两侧,滚轮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转轴的两端分别架设于两个对立设置的升缩杆的一端,升缩杆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输液管内壁处,输液管中气泡处理装置配置有控制升缩杆长度的控制开关。
进一步地,控制开关设置于套筒外壁,控制开关设有多个刻度,单个刻度对应于两个滚轮之间的一个间隔距离。
进一步地,第二输液管设有用于检测输液管管内气泡的气泡检测装置,气泡检测装置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无线连接声音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输液管呈锥形管设置,且其内径小的一端与穿刺针头连接,从而当药液从药液瓶通过穿刺针头流入第一输液管中,会由于沿流动路径第一输液管的横截面积增大,使得药液的瞬时流动速度减慢,压力降低,从而使得溶解于药液中的气体聚集呈现为气泡形式,气泡随药液流动进入滴定管中,储存于滴定管中上部空腔,后通过滴定管的排气口进行统一排出,通过提前排出药液中的溶解的气体,减小后续在第二输液管、注射针头中药液中气泡的产生,能够避免大量气泡进入人体血管,避免大量气泡引起的血栓等危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液管中气泡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筒中夹合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市人民医院,未经德阳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660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