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结循环烟气除水增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64555.6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82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谦;周浩宇;刘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徐楼;卜婷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循环 烟气 水增氧 装置 | ||
一种烧结循环烟气除水增氧装置,该装置包括:烧结台车、抽风风箱、烟气循环罩、烟气排风风机、冷凝除水器、循环烟气风机;所述抽风风箱设置在烧结台车的下方;所述烟气循环罩罩设在烧结台车的上方;所述抽风风箱的出风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烟气排风风机连通;所述烟气循环罩的进气口与第二管道连通;第一管道分出一条循环烟气管路为第三管道,第三管道连接至冷凝除水器的烟气入口,冷凝除水器的烟气出口经由第四管道连接至第二管道;循环烟气风机设置在第四管道上。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能够降低循环烟气的水蒸气含量,提高循环烟气的含氧量,从而提高烧结矿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除水及增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烧结循环烟气除水增氧装置,属于冶金烧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采用烟气循环烧结方法将一部分烧结烟气返回至烧结机台车料面再次利用的烧结方法。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明显减少废气的排放量,烟气循环使用过程中还可使部分粉尘被吸附滞留于烧结料层中,部分PCDD/Fs和NOx被分解,SO2得以富集,这都有助于降低脱硫脱硝装置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另一方面,烧结烟气中还带有显热和化学能(一氧化碳),循环烧结过程中这部分热量被回收利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固耗。
宝钢二烧采用了烟气循环烧结工艺后,氮硫污染物的排放明显减少,烧结中的固体燃料消耗也有所减少,烟气循环对于烧结工艺的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循环烟气中水蒸气含量很高,由此带来了烧结料层过湿的问题,烧结矿的强度也有所下降,粒度也达不到要求;另外,由于在烧结台车上增加了烟气罩,增加了风箱的抽风阻力,仅仅靠自然吸风导致了烧结供氧量不足,这也导致烧结矿质量下降,影响了烟气循环的技术实施效果。因此,对现有烟气循环烧结工艺进行有效的改进,降低循环烟气中的水分含量,提高循环烟气中氧分的含量,对提高烟气循环烧结矿产品质量、改善烟气循环技术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本专利针对烟气循环烧结工艺中出现的烟气中水蒸气含量过高、循环烟气中氧量过低导致烧结矿质量下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去除循环烟气中水分、提高氧气含量的设备及方法。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烧结循环烟气除水增氧装置,其能够降低循环烟气的水蒸气含量,提高循环烟气的含氧量,从而提高烧结矿的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循环烟气的水蒸气含量,提高循环烟气的含氧量,从而提高烧结矿的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烧结循环烟气除水增氧装置,该装置包括:烧结台车、抽风风箱、烟气循环罩、烟气排风风机、冷凝除水器、循环烟气风机;所述抽风风箱设置在烧结台车的下方;所述烟气循环罩罩设在烧结台车的上方;所述抽风风箱的出风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烟气排风风机连通;所述烟气循环罩的进气口与第二管道连通;第一管道分出一条循环烟气管路为第三管道,第三管道连接至冷凝除水器的烟气入口,冷凝除水器的烟气出口经由第四管道连接至第二管道;循环烟气风机设置在第四管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烧结循环烟气除水增氧装置:
一种烧结循环烟气除水增氧装置,该装置包括:烧结台车、抽风风箱、烟气循环罩、烟气排风风机、冷凝除水器、循环烟气风机;所述抽风风箱设置在烧结台车的下方;所述烟气循环罩罩设在烧结台车的上方;所述抽风风箱的出风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烟气排风风机连通;所述烟气循环罩的进气口与第二管道连通;第一管道分出一条循环烟气管路为第三管道,第三管道连接至冷凝除水器的烟气入口,冷凝除水器的烟气出口经由第四管道连接至第二管道;循环烟气风机设置在第四管道上。
作为优选,冷凝除水器包括:冷空气吸热区、热烟气散热区;所述冷空气吸热区与热烟气散热区贴合相邻设置;所述热烟气散热区的热烟气进口与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热烟气散热区的热烟气出口与第四管道连通;冷空气吸热区上设有冷空气出气口和冷空气进气口。
作为优选,该装置还包括:气体混合器。所述气体混合器设置在第四管道上。所述气体混合器的混气入口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冷空气吸热区的冷空气出气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645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段轨道连接用加固装置
- 下一篇:非重力输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