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苹果种植用的施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63171.2 | 申请日: | 2019-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4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赵芳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芳萍 | 
| 主分类号: | A01C23/02 | 分类号: | A01C23/02;A01C5/04;A01C2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王巍敏 | 
| 地址: | 727300 陕西省延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苹果 种植 施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苹果种植用的施肥器,包括施肥筒,所述施肥筒的侧壁上设有进料机构,所述施肥筒的上端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下端穿过施肥筒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驱动机构的侧壁上套接有挤压机构,所述施肥筒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动机构,两个所述滑动机构分别与挤压机构相连接,所述施肥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钻土机构。本实用新型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把装置旋转插入到土壤中,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把装置旋转进入到土壤中,同时装置可以自动施肥,进一步的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间接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苹果种植用的施肥器。
背景技术
施肥的主要依据是土壤肥力水平、作物类型、目标产量、气候环境以及肥料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肥料,估算所需要肥料用量,并确定施肥时间和施肥模式,依据施肥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基肥和追肥,依据施肥模式的不同可分为撒施、冲施、穴施、条施等。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CN 206078074 U公开了一种苹果种植用施肥器,包括施肥器筒体,所述施肥器筒体在靠近其敞口端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料管道,该进料管道另一端连接有料斗,所述进料管道上设有滤管;所述施肥器筒体的封闭端活动连接有一金属椎体,施肥器筒体的敞口端设有延伸到施肥器筒体内部的推肥活塞,所述推肥活塞包括设置在施肥器筒体内部的活塞端块,以及与活塞端块相连接且由施肥器筒体内部经其上端面延伸至施肥器筒体外部的活塞推杆,所述施肥器筒体靠近其封闭端的侧壁上设有出料口;所述施肥器筒体靠近其封闭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
现有的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现有的装置需要靠人工旋转,使装置进入到土壤中,然后再采用人工挤压的方式把肥水挤压到土壤中,其中采用的人工钻土和人工加压施肥的方式,进一步的就会增加工作人员体力的支出,同时也会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苹果种植用的施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苹果种植用的施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苹果种植用的施肥器,包括施肥筒,所述施肥筒的侧壁上设有进料机构,所述施肥筒的上端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下端穿过施肥筒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驱动机构的侧壁上套接有挤压机构,所述施肥筒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动机构,两个所述滑动机构分别与挤压机构相连接,所述施肥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钻土机构。
优选地,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施肥筒出水端内的多个橡胶块,多个所述橡胶块的侧壁上均设有十字孔,所述施肥筒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内插设有堵塞块,所述施肥筒的侧壁上设有刻量尺。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施肥筒上端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下端穿过施肥筒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挤压机构套接于转杆上。
优选地,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转杆侧壁上的多片搅拌叶,所述转杆的侧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转杆上套接有螺母,所述转杆上套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与螺母相连接,所述挤压板与滑动机构相连接。
优选地,两个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施肥筒内侧壁上的两个相对称的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侧壁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块所述滑块分别与挤压板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钻土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施肥筒下端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钻土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芳萍,未经赵芳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631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