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流化床机组凝结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60025.4 | 申请日: | 2019-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2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吕蒙;周斌;徐琳涛;李永康;周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F22D11/00;F23C10/18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贺小停 |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流化床 机组 凝结水 系统 | ||
一种循环流化床机组凝结水系统,凝汽器的出口分为三路,第一路通过管路连接7号低压加热器的入口,7号低压加热器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6号低压加热器的入口,6号低压加热器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5号低压加热器入口,5号低压加热器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除氧器;第二路通过管路连接冷渣器的入口,冷渣器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凝汽器,冷渣器的出口和凝汽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冷渣器出口处的管路与5号低压加热器和6号低压加热器之间的管路通过连接管连通,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本实用新型当机组正常运行时冷渣器冷却水回水管路电动门可协助除氧器上水调门精确调节除氧器液位,减少除氧器液位扰动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机组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循环流化床机组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机组凝结水系统。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机组锅炉冷渣器设计是通过凝结水冷却达到安全排渣温度的。冷渣器冷却水管道从凝结水系统除氧器上水调门前引出,经过冷渣器再汇合至一根管回至低加前凝结水管路,以达到冷渣器的冷却效果。凝结水经过除氧器上水调门后,一路经过冷渣器憋压门进入低加,一路经过冷渣器入口管道进入锅炉冷渣器。由于除氧器上水调门与冷渣器憋压门设计在凝结水主管路上,上水调门主控除氧器液位,憋压门主控冷渣器流量。在控制除氧液位时两个调门的控制策略相互矛盾,相互干扰,当除氧器液位高时,除氧器调门在自动控制下关小开度,调门关小后,冷渣器流量由于节流效果跟随减小,而冷渣器憋压门自动跟踪冷渣器流量,进一步关小调门以憋起上水调门后凝结水压力,达到增加冷却流量的效果。而增加冷渣器冷却流量后,这部分流量又通过低加凝结水管道回收至除氧器。除氧器液位未达到降低的效果。除氧器上水调门进一步减小,流量随之减少,工况进一步恶化。减小到一定程度有可能无法满足凝结水最小流量,由于凝结水泵再循环接口在除氧器上水调门之后,严重时有可能威胁泵的安全运行。在汽轮机跳闸、甩负荷、RB等事故工况下,容易出现除氧器液位不可控的情况,导致事故进一步恶化,严重时有可能导致汽轮机进水等恶性事故。因此提出对冷渣器冷却管道的改进措施。以保证除氧器液位正常,确保汽轮机的运行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机组凝结水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流化床机组凝结水系统,包括除氧器、凝汽器、5号低压加热器、6号低压加热器、7号低压加热器、第一截止阀、冷渣器和第二截止阀;凝汽器的出口分为三路,第一路通过管路连接7号低压加热器,7号低压加热器通过管路连接6号低压加热器,6号低压加热器通过管路连接5号低压加热器,5号低压加热器通过管路连接除氧器;第二路通过管路连接冷渣器的入口,冷渣器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凝汽器,冷渣器的出口和凝汽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冷渣器的出口处的管路与5号低压加热器和6号低压加热器之间的管路通过连接管连通,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
进一步的,凝汽器的出口的第一管路上从凝汽器的出口到7号低压加热器的入口之间依次设置有过滤装置、轴封加热器、除氧器上水阀门和冷渣器憋压阀门。
进一步的,凝汽器有两个出口,两个出口的管道合为一个管道作为凝汽器的出口管道;凝汽器的出口的第三路通过管道连接凝结水用户。
进一步的,凝汽器的两个出口管道上均设置有凝结水泵,且凝结水泵两端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第一截止阀和凝汽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节流孔板。
进一步的,5号低压加热器、6号低压加热器和7号低压加热器的进出口处的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且进出口处的两个阀门之间通过管路连通,管路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7号低压加热器出口管路和凝汽器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上设置有阀门组,阀门组的两端通过管路连通,管路上设置有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分公司,未经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600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换向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兽药残留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