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介入式三分支覆膜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59288.3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6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谭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宁 |
主分类号: | A61F2/07 | 分类号: | A61F2/07;A61F2/95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卢颖 |
地址: | 5371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入 分支 支架 | ||
1.一种介入式三分支覆膜支架,包括四腔导引器(1)、超长导丝(2)、单腔导管(3)、支架输送器(4)及分支导丝(5);装置使用时涉及的人体血管包括升主动脉(6)、主动脉弓部(7)、降主动脉(8),股动脉(9)、头臂干动脉(10)、左颈总动脉(11)及左锁骨下动脉(12);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腔导引器(1)内设有四组相互平行的腔管(13);四组所述腔管(13)的一端开口均位于四腔导引器(1)的尾端,另一端开口从所述四腔导引器(1)的前部通出四腔导引器(1),并分别对应升主动脉(6)、头臂干动脉(10)、左颈总动脉(11)及左锁骨下动脉(12);
所述支架输送器(4)包括外管(14)、引导内管(15)及覆膜支架(16);所述覆膜支架(16)设置在外管(14)内;所述引导内管(15)穿过覆膜支架(16)的中心;所述覆膜支架(16)包括主支架的主体(17)及连接在主支架的主体(17)上的分支Ⅰ(18)、分支Ⅱ(19)及分支Ⅲ(20);所述主体(17)、分支Ⅰ(18)、分支Ⅱ(19)及分支Ⅲ(20)分别对应主动脉(6)、头臂干动脉(10)、左颈总动脉(11)及左锁骨下动脉(12);
所述超长导丝(2)及分支导丝(5)的直径均比腔管(13)及单腔导管(3)的管径小;在所述支架输送器(4)上还设有释放器(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式三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四组所述腔管(13)的两端开口分别为管口Ⅰ(21)、管口Ⅱ(211)、管口Ⅲ(22)、管口Ⅳ(221)、管口Ⅴ(23)、管口Ⅵ(231)、管口Ⅶ(24)及管口Ⅷ(241);所述管口Ⅰ(21)与管口Ⅱ(211)、管口Ⅲ(22)与管口Ⅳ(221)、管口Ⅴ(23)与管口Ⅵ(231)及管口Ⅶ(24)与管口Ⅷ(241)分别为同一组腔管(13)的两端开口;所述管口Ⅱ(211)、管口Ⅳ(221)、管口Ⅵ(231)及管口Ⅷ(241)分别与主动脉(6)、左锁骨下动脉(12)、左颈总动脉(11)及头臂干动脉(10)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介入式三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Ⅰ(21)设置在四腔导引器(1)的尾部;所述管口Ⅰ(21)、管口Ⅲ(22)、管口Ⅴ(23)及管口Ⅶ(24)之间两两相邻的间距为2cm,并且依次排列在所述四腔导引器(1)侧方的同一纵向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介入式三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Ⅱ(211)设置在四腔导引器(1)的端部;所述管口Ⅳ(221)、管口Ⅵ(231)及管口Ⅷ(241)依次沿直线排布在四腔导引器(1)的前端;所述管口Ⅱ(211)、管口Ⅳ(221)、管口Ⅵ(231)及管口Ⅷ(241)之间两两相邻间距为2cm,并均设有X光定位标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式三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腔导管(3)、腔管(13)及引导内管(15)的内径均为0.035F;所述引导内管(15)的两端开口分别位于支架输送器(4)的端部及尾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式三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所述释放器(25)设置在支架输送器(4)的尾部,并通过金属丝连接所述覆膜支架(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宁,未经谭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5928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分类和夹紧书本的书立夹
- 下一篇:一种腔内肿瘤治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