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管连接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57766.7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4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郜玲玲;汤莉;姚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9/10 | 分类号: | A61M3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管连 接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管连接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胸管连接管一端设有螺纹接口,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引流袋和水封瓶不同接口的广口接头;广口接头设置有密封圈结构,胸管连接管内设有单向阀门。解决了目前胸腔闭式引流所用橡皮连接管使用不方便,易污染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使医护人员操作更便捷,降低了导管感染风险,降低意外脱管的风险,提高胸腔闭式引流的速度,降低堵管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管连接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或者引流袋内,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胸腔积液的患者引流胸腔内聚集的脓液或者气体,从而有效改善病情,降低临床病死率、改善预后,预防各类并发症发生,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通过经皮穿刺胸腔置管实施引流,中心静脉导管连接一个三通管后,通过使用一段橡皮连接管来连接下面的引流袋或者水封瓶。目前使用的这段橡皮连接管的缺点是:1.操作不方便,橡皮连接管直径较小,需要借用止血钳等工具外力撑开橡皮连接管的接头再套装到三通管上。2.借用外力时容易接触橡皮连接管内面无菌部,有细菌污染的风险。3.存在三通管导管容易滑脱的风险和橡皮连接管老化松动的风险。4. 橡皮连接管容易扭曲受压,影响引流速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目前胸腔闭式引流所用橡皮连接管使用不方便,易污染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胸管连接管,其特征在于:胸管连接管一端设有螺纹接口,另一端设有广口接头;所述的广口接头设为前后连接的外段和内段,胸管连接管端口开始的外段直径比内段直径大;远离胸管连接管端口的内段最底部设有单向阀门。
优选地,所述的广口接头的外段和内段的内管壁上均布设有环形突起。
优选地,所述的胸管连接管内的单向阀门为塑料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的胸管连接管主体为硬质塑料管。
优选地,所述的广口接头的外段和内段为弹性材料。
优选地,所述的胸管连接管主体为透明材料。
优选地,所述的广口接头的外段和内段的内管壁上设有的环形突起数量大于等于3。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提高医护人员操作的时效性,操作更便捷。
2.降低导管感染风险,降低意外脱管的风险。
3.提高胸腔闭式引流的速度,降低堵管率。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胸管连接管一端具有一个螺纹接口连接三通,螺纹连接不易发生意外脱管的情况;另一端连接引流袋或者负压引流管,通过设置单向阀,可以在不浪费医用材料的基础上,封管后还能反复使用。
5.胸管连接管主体为硬质塑料管,利于引流,不易扭曲提高引流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胸管连接管立体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胸管连接管A-A剖面结构组成示意图
附图标记:1.螺纹接口 2.胸管连接管主体 3.广口接头内段 4.广口接头外段 5.单向阀门 6环形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577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折叠收纳的按摩椅
- 下一篇:一种PET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