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扭簧驱动展开导弹舵面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57023.X | 申请日: | 2019-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8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玲;刘振永;赵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42B10/14 | 分类号: | F42B10/14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47100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驱动 展开 导弹 | ||
一种可调式扭簧驱动展开导弹舵面,包括底座、舵面、扭簧、销轴;通过在销轴的轴肩端面增加调节用使力扭杆孔,实现了在装配过程中扭簧扭矩的可调整性,保证装配后舵面折叠扭簧扭矩的一致性,也避免了零部件报废问题;同时,在销轴轴肩端面使力扭杆基准孔位置和底座轴肩上部右侧挡板外侧面加工有装配用基准标记,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出现错误;采用新结构及装配工艺后,取消了现有装配过程中的分组匹配过程和部分组件重新拆装的过程,提高了一次装配成功率,因此总体装配效率有大幅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弹飞行控制舵面展开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扭簧驱动展开导弹舵面。
背景技术
已知的,导弹在存储、运输中,为减少装载空间,提高装弹数量和运输效率,导弹舵面必须采用折叠机构,发射后再展开导弹舵面。目前大多数折叠机构采用扭簧驱动展开,其工作原理是:当舵面折叠一定的角度时,扭簧也扭转了相应的角度,积蓄了相应的势能;当舵面释放约束后,扭簧积蓄的势能转化为舵面动能,驱动舵面回到展开位置。
实际生产组装过程中,由于零件加工在一定的公差范围,装配时机构的运动间隙、摩擦各不相同;同时扭簧在加工时存在一定差异性,导致扭簧的刚度也互不相同;因此组装完成后,舵面在折叠角度相同的情况下,扭簧产生的扭矩不相同,因此导致舵面展开时存在不同步问题。而导弹在发射时,舵面展开的不同步问题,会影响导弹发射的安全性。
为保证导弹舵面展开时同步,现有的组装工艺为:导弹舵面组装完成后,对扭簧扭矩进行测量,按照测量结果进行分组匹配,保证同一发导弹的舵面展开保持同步;对于组装后扭簧扭矩超标,无法匹配使用的舵面组件,拆解更换零部件后重新组装,然后再对扭簧扭矩进行测量和匹配分组;对最终多次拆装无法使用的零部件报废处理。以上组装、分组匹配、重新拆装过程繁琐、工艺复杂,存在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扭簧驱动展开导弹舵面及其装配工艺,通过在销轴的轴肩端面增加调节用使力扭杆孔,实现了在装配过程中扭簧扭矩的可调整性,保证舵面折叠后扭簧扭矩的一致性,也避免了零部件报废问题;同时,在销轴轴肩端面使力扭杆基准孔位置和底座轴肩上部右侧挡板外侧面加工有装配基准标记,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出现错误;采用新结构及装配工艺后,取消了现有装配过程中的分组匹配过程和部分组件重新拆装的过程,提高了一次装配成功率,因此总体装配效率有大幅提高。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式扭簧驱动展开导弹舵面,包括底座、舵面、扭簧、销轴、使力扭杆通孔、基准孔标记、安装基准标记;所述底座为带有轴肩的短圆轴,轴的下部有用于与导弹连接固定的环槽,轴肩上部有两片挡板构成的舵面安装槽,左侧挡板中间有方形通孔,右侧挡板中间有圆形通孔;所述舵面根部两侧为平面,根部与平面垂直方向有两个通孔,上部直径较小的通孔为舵面使力扭杆孔,下部直径较大的通孔为销轴孔,根部端面为圆弧面,且根部端面圆弧与销轴孔同心;所述扭簧两端伸出有使力扭杆;所述销轴为台阶状短轴,从右至左依次有轴肩、扭簧安装面、底座圆孔安装面、舵面孔安装面、底座方孔安装面及最左端的螺纹,轴肩端面沿圆周均布有若干使力扭杆装配用通孔;所述舵面根部设置在底座轴肩上部的舵面安装槽内,所述销轴设置在底座轴肩上部两片挡板的通孔和舵面根部的销轴孔,其中销轴的底座方孔安装面与底座轴肩上部左侧挡板的方形通孔配合,防止销轴出现转动;所述扭簧设置在销轴的扭簧安装面,一端使力扭杆插入舵面的使力扭杆孔中,另一端使力扭杆插入销轴的使力扭杆通孔中;销轴通过最左端螺纹用螺母锁紧固定。
优选的,所述销轴轴肩端面的使力扭杆通孔有若干个,可增加扭簧扭矩的调节范围,同时可减轻舵面组件的整体重量,使力扭杆通孔沿轴肩端面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使力扭杆基准孔带标记。
优选的,所述底座轴肩上部右侧挡板外侧面加工有安装基准标记,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出现错误。
优选的,所述销轴轴肩端面的中间设置有盲孔,以减轻舵面组件的整体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未经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570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弹挂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压缩机油位管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