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水应急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56374.9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0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谢菁;曾子涵;季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源环工生态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艾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应急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治理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水应急处理装置,可根据需要对曝气盘的高度进行调节,降低使用局限性;包括横板、四组支腿、左连接杆、右连接杆、曝气盘和软管,曝气盘底端设置有多组喷嘴;还包括四组固定杆、固定板、移动板和电机,横板顶端中央区域纵向设置有转动孔,固定板顶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左伸缩孔和右伸缩孔,固定板顶端中央区域纵向设置有贯通孔,电机底部输出端设置有减速机,减速机底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与转动孔和贯通孔内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治理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水应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河道水应急处理装置是一种用于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进行曝气处理的辅助装置,其在河道治理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河道水应急处理装置包括横板、四组支腿、左连接杆、右连接杆、曝气盘和软管,四组支腿顶端分别与横板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顶端分别与横板底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底端分别与曝气盘顶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曝气盘底端设置有多组喷嘴,软管输出端与曝气盘顶部输入端连接;现有的河道水应急处理装置使用时,首先通过外界起吊机构把装置放入至河道内,此时四组支腿底端与河道地面接触,此时曝气盘位于河水内,软管输入端与外界氧气泵送装置输出端连接,通过外界氧气泵送装置向曝气盘中送入氧气,氧气从多组喷嘴中喷出,对河道进行曝气处理;现有的河道水应急处理装置使用中发现,曝气盘的高度固定,不便于根据不同河道的水深对曝气盘的高度进行调节,导致其使用局限性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根据需要对曝气盘的高度进行调节,降低使用局限性的河道水应急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水应急处理装置,包括横板、四组支腿、左连接杆、右连接杆、曝气盘和软管,四组支腿顶端分别与横板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底端分别与曝气盘顶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曝气盘底端设置有多组喷嘴,软管输出端与曝气盘顶部输入端连接;还包括四组固定杆、固定板、移动板和电机,所述四组固定杆顶端分别与横板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固定杆底端分别与固定板顶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横板顶端中央区域纵向设置有转动孔,固定板顶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左伸缩孔和右伸缩孔,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顶端分别穿过左伸缩孔和右伸缩孔并分别与移动板底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固定板顶端中央区域纵向设置有贯通孔,所述电机安装在横板顶端,电机底部输出端设置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底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底端穿过转动孔并插入至贯通孔内,传动轴与转动孔和贯通孔内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传动轴外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外螺纹,移动板螺装套设在传动轴外侧上半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水应急处理装置,还包括左支杆、右支杆、左吊环和右吊环,所述左支杆和右支杆顶端分别与左吊环和右吊环底端连接,左支杆和右支杆底端分别与横板顶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水应急处理装置,还包括左加固杆和右加固杆,所述左加固杆和右加固杆顶端分别与电机左端和右端连接,左加固杆和右加固杆底端分别与横板顶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水应急处理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于内腔,壳体底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内腔连通,壳体底端与横板顶端中央区域连接,壳体顶端设置有多组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水应急处理装置,还包括四组辅助杆和安装板,所述四组辅助杆顶端分别与安装板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安装板顶端中央区域纵向设置有安装孔,并在安装孔内设置有防尘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水应急处理装置,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左端与左连接杆左侧壁下半区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源环工生态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上源环工生态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563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储能电池转接装置测试工装
- 下一篇:一种工业硅矿热炉上料用自卸料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