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局限空间的六槽圆螺母装配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56331.0 | 申请日: | 2019-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79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闫妍;刘忠;余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5B13/50 | 分类号: | B25B13/5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71007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局限 空间 六槽圆 螺母 装配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作动器装配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局限空间的六槽圆螺母装配工装。该工装由第一扳手、第二扳手组成,第一扳手前端设有凸起,用于卡住六槽圆螺母的凹槽,第一扳手后端设有与第二扳手配合的凸台。所述第二扳手套接在第一扳手后端的凸台上,旋转第二扳手带动第一扳手转动,从而完成六槽圆螺母的装配。同时,为了实现精确控制力矩,在第二扳手后端开设有连接力矩扳手的方形通槽。采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配工装,使用过程方便,省时省力,且避免了以往采用铜棒敲击带来的污染与伤害,保证了装配的质量与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作动器装配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局限空间的六槽圆螺母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在作动筒的装配过程中,目前没有针对六槽圆螺母装配的专用工装。由于作动筒尾座空间的限制,导致螺母的安装空间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目前装配人员对于螺母的安装采用铜棒敲击的方法,该方法不能精确控制力矩,铜屑容易掉入产品内造成污染,并且安全性欠佳,在敲击过程中经常会误敲到装配人员的手。
传统装配过程的缺点:拆装不方便、力矩不能确定、具有危险性,严重影响到装配的效率及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局限空间的六槽圆螺母装配工装,以便提高六槽圆螺母的装配质量、效率,节省人力、物力,优化其装配过程,使其更加规范,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局限空间的六槽圆螺母装配工装,该工装由第一扳手、第二扳手组成,第一扳手前端设有凸起,用于卡住六槽圆螺母的凹槽,第一扳手后端设有与第二扳手配合的凸台。所述第二扳手套接在第一扳手后端的凸台上,旋转第二扳手带动第一扳手转动,从而完成六槽圆螺母的装配。所述第一扳手前端凸台数量不少于2个,以确保固定六槽圆螺母。为了实现精确控制力矩,在第二扳手后端开设有连接力矩扳手的方形通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提出一种基于局限空间的六槽圆螺母装配工装,使用过程方便,省时省力,且避免了以往采用铜棒敲击带来的污染与伤害,保证了装配的质量与效率。以便提高作动器整理装配工序的装配质量、效率,节省人力、物力,优化装配操作工艺过程,使其更加规范,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图2为第一扳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扳手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扳手,2-第二扳手,1a-第一扳手前端凸起,1b,第一扳手后端凸起,1c-通孔,2a-开口六方头,2b-方形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至图3,一种基于局限空间的六槽圆螺母装配工装,该装配工装由第一扳手1、第二扳手2组成,其中:
第一扳手1前端带有四个凸起卡台1a,与六槽螺母的四个凹槽相配合,且为间隙配合,前端的圆台厚度为8mm,方便扳手在槽内转动,提供相对适合的转动空间;第一扳手中部为直径30的外部滚花套筒;尾端为厚度15mm的六方头1b,方便与扳手进行装卡。该扳手内有20mm的通孔1c,且该通孔1c两端处采用倒角处理;便于传感器引出线的穿出,并在扳手转动过程中对引出线形成保护。第二扳手2的前端为开口六方头2a,在进行六槽圆螺母装配工序时,操作者首先将传感器引出线穿过传第一扳手1的通孔1c,再将第一扳手1前端圆台的平面与尾座的平面平行放置,待四个凸起的卡台1a与六槽圆螺母的四个凹槽相对,通过对第二扳手1尾端的六方头1b的转动,从而达到上紧螺母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56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装书自动压火线机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内裤清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