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智能振动温度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51137.3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3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国;张克磊;申亚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捷杰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H17/00;G01J5/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陆明耀;顾祥安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相城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智能 振动 温度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无线智能振动温度传感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主控制板、通讯板、振动传感芯片及电池,所述通讯板上设置有靠近外壳顶部的无线天线,所述外壳的顶部区域为透射电磁波外罩,所述外壳外设置有位于其底台阶面处的红外测温探头,所述红外测温探头与所述主控制板连接且其感应区朝下。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将无线天线置于外壳内并使其所在区域的外壳为透射电磁波外罩,从而可以有效的对天线进行防护,同时避免其信号受到干扰。同时结合红外温度探头进行温度检测,避免了传统的方案必须通过外壳与待测物接触产生热传递来测温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延时及精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传感器领域,尤其是无线智能振动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振动传感器是用于采集各种物体振动的重要仪器,常规的振动传感器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外壳、振动检测芯片、数据转换电路板、供电模块、通信模块等元件。
如申请号为201821878600.8的中国专利所揭示的一种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通过热电阻来测量温度信号,但是由于热电阻设置于外壳内,其测量温度时必须使被测物与外壳连接,从而使温度传递到外壳上才能检测到,这就导致检测数据存在一定的延时;同时外壳必须有足够的导热性能才能保证测温的快速和准确性,另外,由于热量传递时会存在一定的热量损失,也可能造成检测结果的误差。
并且,现有技术采用有线传输的方式进行信号输送,对于一些无法采用有线连接的应用场景无法适用。
虽然也有采用无线天线进行无线信号传输的振动传感器,但是这类传感器由于外壳通常为金属材质已保证热传递,因此天线往往设置于外壳外以避免受到金属外壳的信号干扰,这就造成无线天线缺少足够的保护,易受外界环境侵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无线智能振动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无线智能振动温度传感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主控制板、通讯板、振动传感芯片及电池,所述通讯板上设置有靠近外壳顶部的无线天线,所述外壳的顶部区域为透射电磁波外罩,所述外壳外设置有位于其底台阶面处的红外测温探头,所述红外测温探头与所述主控制板连接且其感应区朝下。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智能振动温度传感器中,所述主控制板连接一与其连接并延伸到所述外壳外的多色LED。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智能振动温度传感器中,所述振动传感芯片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腔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智能振动温度传感器中,所述电池为锂亚电池。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智能振动温度传感器中,所述电池设置于电池盒中,所述电池盒通过其侧壁两侧的连接翼螺接并吊设在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主控制板保持间隙。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智能振动温度传感器中,所述电池盒包括收纳槽及盖板,所述盖板具有插接到所述收纳槽顶部区域的定位孔中的凸起部,且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收纳槽。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智能振动温度传感器中,所述电池盒与所述通讯板螺栓固定,所述通讯板垂直连接水平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台阶面上且通过螺栓固定的所述主控制板上。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智能振动温度传感器中,所述红外测温探头螺接在所述底台阶面上的螺孔中。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智能振动温度传感器中,所述外壳的底部螺接有安装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捷杰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捷杰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511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气联动型配液短节
- 下一篇:树池可调式模板及树池浇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