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田内定期清蜡自动发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49886.2 | 申请日: | 2019-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8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昕;王梓晨;罗文章;张元春;赵宁;韩咚;李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梓晨 |
主分类号: | E21B37/00 | 分类号: | E21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定期 自动 发球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田内定期清蜡自动发球装置,装置设置电动总控制器控制各个设备,提高装置自动化程度。采用无线远传装置,可实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室。采用多个相互独立的电动装填筒,可预置多个清管球,且清管球间相互无影响,避免了卡球、单球损坏需全部重新装填的情况。装置两端设置连接法兰,易安装和拆卸。装置结构简单,运行性能稳定。与现有的发球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无线远传数据、远程控制设备、多球预备装填、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清管球相互独立、防卡球、易安装易拆卸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防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田内定期清蜡自动发球装置。
背景技术
蜡是以分子的状态溶解在原油中,当原油开采和运输时随着地层条件和集输条件的变化温度逐渐降低,当温度降到析蜡点以下时,蜡会出现结晶现象从而被析出。当外部环境变化导致温度、压力继续降低时,轻组分和容易达到饱点发生液体到气体的气化现象,气化后的气体逸出会降低蜡的溶解能力,结晶形成的石蜡微晶会大量的聚集,从而构成互相吸附的石蜡颗粒,人们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当石蜡颗粒集聚逐渐增多会不断的沉积在采油集输管道和设备上,当油管壁、套管壁、抽油杆、抽油泵、集输管壁有大量结蜡时,自然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因为管道和油井的结蜡呈黑色半固体和固体状态,是由石蜡、沥青、胶质、泥砂等杂质混合组成,结蜡后的管道和井筒内径会逐渐减小,无疑使油流阻力增加,采油和运输产能降低,严重时发生堵塞事故造成停产,影响油井高产稳产。当油井和管道出现结蜡现象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蜡和清蜡措施,这也是采油、储运工艺和技术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处理油井和管道结蜡要根据结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蜡清蜡措施,将结蜡造成的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止结蜡严重而影响到石油的正常开采和运输。清蜡措施主要包含机械清蜡技术、微生物清蜡技术、热力清蜡技术、化学清蜡技术等,其中,机械清蜡技术中采用清管球清蜡应用最为广泛。目前清管球的发球装置自动化程度较低,因此,研发定期清蜡自动发球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油田内传统的发球装置为手动发球设备,每次发射清管球均需人工到设备现场进行开关阀门、装填清管球、改变工艺流程等操作。其中,部分阀门老旧且体积庞大,某些情况下单人仍无法完成,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在现场进行发球操作,控制室无法实时获取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无法掌握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易做出错误判断。发球装置每次仅可装填一个清管球,需要人工多次进行装填清管球、发射清管球操作。在部分发球装置中,存在多个预备清管球,但是采用多个清管球相互堆叠的方法预置清管球,易发生清管球之间相互卡死的情况。同时,当某个清管球发生损坏时,则需将所有清管球取出重新进行装填,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无线远传数据、远程控制设备、多球预备装填、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清管球相互独立、防卡球、易安装易拆卸的油田内定期清蜡自动发球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置电动总控制器控制各个设备,提高装置自动化程度。采用无线远传装置,可实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室。采用多个相互独立的电动装填筒,可预置多个清管球,且清管球间相互无影响,避免了卡球、单球损坏需全部重新装填的情况。装置两端设置连接法兰,易安装和拆卸。装置结构简单,运行性能稳定。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田内定期清蜡自动发球装置,包括外筒、压块控制器、传动伸缩连杆、压块、无线远传装置、电动总控制器、入口法兰、电动球阀一、电动球阀二、电动球阀三、出口法兰、主管道、电动装填筒一、电动装填筒二、电动装填筒三、电动装填筒四、电动装填筒五、电动装填筒六、电动装填筒七、电动装填筒八;所述外筒顶部设置压块控制器;所述压块控制器与传动伸缩连杆相连;所述传动伸缩连杆底部与压块相连;所述外筒的侧面设置无线远传装置和电动总控制器;所述无线远传装置在电动总控制器上方;所述外筒底部与主管道相连;所述入口法兰与电动球阀一相连;所述电动球阀一与电动球阀三相连;所述电动球阀三与出口法兰相连;所述电动球阀二位于外筒底部和电动球阀三之间的主管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梓晨,未经王梓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498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