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丝收纳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47298.5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3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刘童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童初 |
主分类号: | B65H75/40 | 分类号: | B65H75/40;B65H75/44;A61M25/00;A61M25/0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7 | 代理人: | 徐辉 |
地址: | 063009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纳 系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丝收纳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装置包括收纳主体、锁定装置、按钮装置,其中收纳主体用于收纳导丝,其内设置有弹性簧片用于引导导丝收纳在导丝轴上;锁定装置用于快速锁定导丝以备收纳,其远端用于锁定导丝,近端通过导丝牵引线与导丝轴连接;按钮装置用于控制导丝收纳的开始或停止;按下后即可释放对于导丝轴的限制,进而通过簧片弹性回缩快速收纳导丝,松开即可限制导丝轴的转动,进而停止导丝回收,使得导丝可停留在任何位置。该系统装置主要用于长导丝收纳,亦可用于短导丝收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丝收纳的系统装置,具体而言为一种介入导丝快速回收、储纳与输出的导丝收纳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微创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迅猛发展,而介入技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导丝——作为介入技术不可缺少的器材,在介入诊疗中起着引导、支撑及定位等作用,可以说没有导丝,介入技术就无从谈起。因此,导丝被广大从事介入诊疗的医生称为“生命线”,这足以说明导丝在介入医学中的重要作用。但令人尴尬的是,由于导丝长(长度:150mm~300mm)、光滑而富于弹性,有些导丝还是加硬导丝,使得导丝不易盘绕,且易于从术者手中弹出,甚至滑落到地面或有菌区域而被污染;同时,在介入手术中,常常使用多根导丝,如2~4根甚至更多,如此多而长的导丝常相互盘绕在一起,甚至和导管等其它器材缠绕在一起而不易分开,使得操作台凌乱不堪,术者手忙脚乱、心烦意乱,影响手术操作进程与效果;而术后,面对泥鳅般光滑散乱的导丝,卫生清洁人员也是不堪其烦。为此,临床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快速回收储纳、又能快速输出导丝的装置,使术者操作简捷、术野清洁。
目前,临床尚无一种有效收纳导丝的方法或器具,医生只能手动将导丝盘绕成卷,用纱布条缠绕固定,置于肝素盐水盆中或盆下。此法常使多根导丝相互缠绕,或与其它导管、器材缠绕在一起,以致在使用时不能快速拉出导丝,导致术者手忙脚乱、耽搁时间、干扰手术进程。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6126510U设计有与滚轮连接的手柄,通过手摇的方式把导丝盘绕在滚轮上,达到收纳导丝的目的,其缺点在于:(1)通过手摇手柄方式回收导丝速度慢、效率低;(2)从其说明书附图1可以看出,其回收装置的主体是通过引线系于导丝上回收导丝。我们知道,介入导丝质硬、细而光滑,此方法固定导丝十分不牢固,导丝易于滑脱而致回收失败,需多次重复回收,影响手术进程;(3)介入手术常使用加硬导丝,通过手摇手柄回收加硬导丝,费力而笨拙。尚无其他回收导丝的专利。
从以上论述可知,现有的导丝收纳技术、上述专利文献中的导丝回收装置,全部具有一个或者多个缺陷。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一步改进,期望设计一种快速回收、储纳与输出导丝的系统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回收、储纳与输出导丝的系统装置。该系统装置把导丝的快速回收、储纳与输出三者相结合,主要为收纳长导丝(导丝长度:260mm~300mm)而设计,亦可收纳短导丝(导丝长度:150mm~190mm)收纳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有利于快速回收、储纳及输出导丝,使术者操作简捷、术野清洁,缩短手术时间。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丝收纳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装置包括收纳主体、锁定装置、按钮装置,其中收纳主体用于收纳导丝,其内设置有导丝轴和弹性簧片,弹性簧片用于引导导丝收纳在导丝轴上;锁定装置用于快速锁定导丝以备收纳,其远端用于锁定导丝,近端通过导丝牵引线与导丝轴连接;按钮装置用于控制导丝收纳的开始或停止;按下后即可释放对于导丝轴的限制,进而通过簧片弹性回缩快速收纳导丝,松开即可限制导丝轴的转动,进而停止导丝回收,使得导丝可停留在任何位置。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主体包括外部结构和设置在外部结构之内的内部结构,其中外部结构为环管型结构,内部结构包括所述簧片、导丝轴,以及滚轮和中轴,其中,在簧片的作用下,导丝轴与滚轮可一起围绕中轴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童初,未经刘童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472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缓冲撞击应力功能的反光桩
- 下一篇:一种含铝污泥回收利用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